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散文 |
人世间
我常想把一切交给时间,寄希望于时间给我一个完美答案。时间过得久了,当初的一切几乎都已忘却,不再忆起,不再挂怀。我们穿过岁月的长廊,回过头去感悟岁月,就好像站在帕特农神庙巨大的廊柱下瞻望天空,平静表面下的内心是惊涛骇浪。
天地生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就像巨树的年轮,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小时候在乡村呆的时候,我尤爱去上了年岁的老人那里听故事,故事有真有假,却同样精彩。
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必要去爬庐山一趟。站在山巅上,静观云烟变幻。或是选择在某个雨季去白鹿洞书院,站在历史的长廊上静听雨声。这就是时间最大的魅力,能够于无声处洗涤心灵。难怪只有经历多的人才显得成熟,看起来才更有魅力,这就是时间磨砺的结果。
经历多的人不一定成熟,但成熟的灵魂必定深藏万千的沟壑。这就是成熟的魅力,也是成熟的代价所在。一直很喜欢一句话,那句话出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宽容,善良,豁达,优雅。”现在才明白之所以宽容、之所以善良、之所以豁达,盖因为人生不平之事太多,不顺心之处才需要这种包容的心态。而优雅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那是从更高层面去感受生活的态度,是历经人生苦难之后更加热爱生活的勇气。
前几日看《无问西东》,觉得人生最主要的二字无非是“真诚”。真诚分很多种,小学时,老师要我们真诚,那是对人真诚;饿了就吃,学习或工作累了就休息,这是对自己真诚。但还有一种真诚,那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灵魂的真诚。这种真诚我只在历尽沧桑的老人身上见过,那是一种洞穿世事的坦诚,历经磨难之后的豁达。
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跨越的幅度有点大了,以至于很多的观念都需要推到重来。与人的接触,对事物的熟悉程度,使得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的不足,这是年龄的因素,我无法去改变,能做的只是去经历,然后成长。
出来工作也有半年了,接触过不少人与事,每次接触心态都在改变。张哥说,我这是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那时才明白在学校的时候建立起来的观念太过薄弱,以至于历经一些挫折和磨炼之后快速改变、快速成长,或者说,从出生开始,我就一直在建立与完善我的“三观”,过去、现在与未来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件事情。
这次毕业旅行给我的感触更深。开始我没想过要来,当同学邀我来时,我考虑了一下,背着包就跟着他走了。到厦门时已是黄昏,太阳西沉,灯火渐渐通明,在这海岸边上人山人海,说不出的热闹氛围。很多人喜欢这种热闹,在这芸芸众生中,人很容易忘却自己,忘却一切的烦恼。鼓浪屿是我们行程的终结。当轮渡靠岸,人潮涌动,才想起这生活不过是一场梦,梦醒终要回归到生活。我头一次感受到快乐之后的苦涩,真实背后的虚假,却更加的热爱生活。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是虚幻,但你所经历的与感受到的给你灵魂的磨砺却是真的。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十年之后,我依旧会去白鹿洞书院听雨,去庐山观云,也可能再次来厦门。生活很精彩,人生很漫长,需得用心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