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我看过很多的书,但还有更多的书等着我去看。我曾希望在书里学到点什么有用的知识,但一想好像什么也没学会。于是,所有的执念消散一空,捧着一本书品读,也就仅仅是喜欢而已。
一天下午,晚春的骄阳格外的明亮,带着浓烈的初夏气息,在实验室里,王静捧着一本书正在看。突然,她合上书本,和我们谈起书中的世界,她说:“要是我能和作者一样去遥远的山区当支教,那这段记忆该有多美好。”
我说:“不要把自己过多的代入书中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经历,而且就算你有作者一样的经历,也不一定有作者一样的体验。”
她说:“那你看书是为了什么?”
我说:“不为什么,仅仅是喜欢而已。”
她说:“看书总要学点什么吧。”
我说:“我是喜欢看才看,如果因为其他的什么什么而去看的话,那就失去的看书的欲望了。”
她说:“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
我说:“那你看我显然不是书呆子,就像……”
在九院偌大的图书馆里,我站在一排书架前,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户照在一本本书的封面上,灰尘在阳光中浮动。我的眼前是中国历代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清朝,依次排开。
在这之前我看过太多的文学和哲学著作,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陷入了泥沼,以至于对“看书”本身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思维的惯性让我继续看下去,并期望从历史中找到一个答案。
从拿起那本描写三皇五帝神话般的书籍开始,我就隐隐触摸到答案,一直到半个月后看完清朝历史,内心终于得到了解脱。如果命运存在的话,那么不必忧虑明天,因为他会按照命运的轨迹运行下去;如果没有命运,那就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明天在自己手中。
有时站在十字路口,看着急匆匆的行人来往,忍不住在内心升起一声叹息,何不停下繁忙的脚步,沏一壶清茗,捧着一本书慢慢品读。犹记得《三体》中帕斯卡那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来,为了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