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2016-07-07 11:20:13)
标签:
五里镇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五里镇中心校
下面,我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就课标学习培训及教学目标研究设计谈几点心得。
一、认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附: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上课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
教学 目标 |
10分 |
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与教学条件相适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规律,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学中有明显体现。 |
课程 资源 |
10分 |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习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相适应; 2.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师生准备相关学习资源,活动形式多样; 3.结合学习内容与活动,创造性使用教材。 |
教学 过程 |
30分 |
1.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育活动与过程,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开展活动; 2.全面关注,全程关注,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反馈信息,注意必要的调控; 3.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活泼有序,媒体运用适时,书写规范。 |
教学 效果 |
30分 |
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时间充分,方式多样,师生、生生积极交流,平等对话; 2.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倾听、有效协作、共同分享,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 3.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
小学语文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互相渗透,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编排单元课文,如三年级下册的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自然”、“保护环境”、“ 感悟故事”、“儿童生活”、“亲情友情”、“科技世界”、“友好情谊”、“神话传说”。教学中,要把握每个专题的学习内容、重点和目标,每节课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适时的总结、复习、应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对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发现,我镇教师教学目标研究与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对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不很明确。②课课时目标模糊不清,重难点把握不当。③教学目标不具体,用语不规范,操作性不强。
由此,我的建议是: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要仔细研读《教师用书》、单元提示、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与习作等。
四、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2、重视生成,选准训练点。语文学习的重点既要感知文本的内容,更应落实语言的品味、积累和运用。教师既要挖掘文本语言,更要捕捉学生生成,进而设计基于文本、基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
3、精心设计,突出重难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一个个问题串,做到准确简明,紧扣目标,有启发性,让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展示交流。
4、情境激趣,保持兴奋点。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可采用实物、故事、游戏、童话、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