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2016-06-27 08:37:08)
标签:
五里镇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说课稿
汉滨区五里镇民主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的目标为:
1、通过比较、观察、交流等活动,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是: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课是在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景中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教学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本课我通过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进而提出如果再增加一条直线,所构成的“三线八角”又有什么关系。目的是落实《课标》中数学活动应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又为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学习
我准备的自学题为:直线 AB、CD被直线EF所截,所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是那几对?它们在位置上又具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教师巡导,充分发现学生暴露的问题,便于在自学展示中有目的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自学展示
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质疑,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实现了学生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4、例题展示
我准备的例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例题分析,讨论补正解决具体问题,突破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特征的理解。
5、变式练习
紧紧抓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进行训练,做到了学、练、测一体化,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6、课堂小结
我提出的问题是: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要给同学们提醒什么?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7、布置作业
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我布置的作业有必做题:课本第9页第11题;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布置的作业有选做题:练习册本节的拓广探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