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淮阳——洪武驻跸亭

标签:
洪武驻跸亭杂谈 |
分类: 历史文化 |
洪武驻跸亭,全称为洪武驻跸纪念碑亭,为纪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驻跸于此而建,处于河南周口淮阳区太昊陵庙西南侧,蔡水之畔。
民国二十二年《淮阳县志》载:“洪武元年,幸汴经陈,因建亭以驻跸,正统间河水倾圮,今遗址尚存。”据史料记载,该亭所在位置,即当年朱元璋来谒祖时临时休息之所。驻跸,即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驻。此处曾建有洪武驻跸亭,后毁于洪水。为了逐步恢复太昊陵原有面貌,经有关专家大量考证,决定在原址建亭刻碑纪念。为纪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驻跸于此,亲临致祭太昊伏羲氏,2006年在原址上建四柱方亭。亭内竖洪武驻跸石碑一通,高283厘米,宽90厘米
,厚 26厘米
,亭下碑刻“洪武驻跸”四字(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1368-1398年),为中国书协原主席张海先生亲笔手书的擘窠草隶,邑人牛明领先生撰写碑文,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与太昊陵庙的渊源。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是为明开国洪武帝。太昊陵庙就是朱元璋颁诏修建的,并且至今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17岁那年,他孤身一人,四处讨饭,到陈州要饭时就栖身在太昊陵的破庙里。25岁时,投身红巾军当了兵,后来他率领的一支队伍有一次在陈州与元军展开激战,由于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在走投无路时,他逃进了曾经栖身的太昊陵破庙里祈祷:“人祖爷若能保佑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为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话者刚落,几只蜘蛛飞快地在庙门口织起网来。元兵追到庙前见蛛网封门,便追向别处。
朱元璋当皇帝后,3月就派大将徐达攻取陈州,5月就来到陈州朝拜人祖。1370年朱元璋颁诏在全国修建36处陵庙,太昊陵首列第一。1371年正月朱元璋亲制祝文,又来太昊陵致祭。朱元璋的御祭碑现存陵前的御碑亭。


附:洪武驻跸碑记
大明太祖,年少家寒;为僧为丐,陈州落难;得民恩泽,苟命延年。年长发奋,宏图大展。乘元末失驭,聚群雄揭竿;兵败暮投陈州,趋跄羲陵避难;皇天后土眷佑,得以化险为安。洪武开国,一统江山,幸汴经陈,拜谒祖先。建亭于蔡水之滨,驻跸于皇陵侧畔,制文致祭羲皇,还愿以谢苍天。洪武三年,诏修陵苑;四年之春,御制祭篇;遣使代致,此心拳拳。太祖大明,敬祖尊先;滴水之恩,报以涌泉;堪为楷模,可师当范。河水倾圮,正统年间;亭废址存,空穴百年。太祖驾幸,佳话久传;后人凭吊,往复流连;抱憾而去,唏嘘嗟叹!今逢盛世,河清海晏;羲陵复其旧制,古陈旧貌新颜。建亭勒石,长存纪念。(牛明领
撰文)
前一篇:走遍济南——蚰蜒山上,黄栌正红
后一篇:行走淮阳——狄青梳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