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淮阳——拜谒陈胡公陵园

标签:
陈胡公陵园杂谈 |
分类: 历史文化 |
淮阳是世界陈氏祖根地,前往淮阳拜谒始祖陈胡公,是众多陈氏后人魂牵梦绕的神圣大事,当然也是我盘算已久的人生大事。2023年国庆又逢仲秋节,我第一次长途自驾回故乡探亲,之所以如此不辞辛苦,就是为了拐弯去一趟淮阳。10月5日上午,我终于得偿所愿,很郑重地携妻拜谒陈胡公陵园。
陈胡公陵园该墓园坐落于淮阳龙湖之滨,占地面积58亩,它三面环水,风光秀丽,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足可称得上是风水宝地,是海内外8000万陈姓子孙的精神家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陈姓后裔前来祭祀先祖。
陈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得姓始祖为陈胡公,发源于宛丘(河南淮阳),望于固始(河南固始),盛于颍川(河南许昌)。陈氏宗族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其裔孙遍布华夏及世界各地,号称“陈氏宗亲八千万,遍居全球五大洲”。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陈国的开国始君,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卒后,葬于龙湖之滨。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如今,陈氏后裔多达8000万,遍布海内外。“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已成为陈姓人的共识。由陈姓派生的姓氏有胡、田、袁、孙、王、车等49个,可谓枝繁叶茂。天下陈氏族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陈氏八千万,始祖皆胡公。

陈胡公墓园位于淮阳弦歌东路与南关两叉路东股交汇处路北,坐北朝南。从弦歌东路往陵园有条近200米长整洁笔直的神道,神道的前端矗立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三间式,纯石质。牌坊南边路旁种植着银杏,北边紧靠南坛湖两旁则是粗壮的垂丝杨柳,路边有旅游公厕及休闲凉亭,湖边有一些垂钓者正在悠闲地钓鱼。
陵园正门的西侧有块“周口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书“陈胡公祠”。陵园的正门为孝仪门,呈明三暗五布局。据了解,该门为福建晋江南安宗亲捐建。当时从福建将各种原料运送至此,并特意挑选三位能工巧匠耗时近三个月才安装完成。
孝仪门所有墙面均采用精良的大理石及花岗岩镶嵌,而墙体上的众多石雕,分别采用了阴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诸多技法,内容有二十四孝及各种传说花卉,人物栩栩如生,花卉维妙维肖,给人的感觉精工细作,奢华大气。
明三间分设三门,中间为主门,门楣镌刻“孝仪门”三字,门楣上方悬匾额,撰“祖德流芳”四个金字,主门两侧门柱悬楹联:龙池映七星,碧湖一湾藏铁墓;圣裔衍四海,香火千载祭先贤。两个侧门的门楣上,分别镌刻“至诚”和“至信”,上方分别悬“族睦亲敦”和“同根并茂”,侧门分别悬楹联:“德荫龙地久,陈风古韵传大道;福佑宛丘长,盛世清音奏和谐。”“子嗣万千枝,祖泽长催家泽远;诗经三百卷,陈风每作劲风吹。”
通过孝仪门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胡公雕像及他背后的巨型照壁,名曰“九龙壁”,亦为福建晋江南安宗亲捐建。九龙壁造型古朴,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两边各有“笃親”“至孝”的雕刻题款。照壁前面是陈胡公的立身塑像。

照壁的两侧又分别有对称的凉亭及大象石雕,均采用上等石料精工制作;照壁背面亦采用精挑细选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九龙壁”。壁的中上部有条爪握“王”牌的巨龙,口开目动,发髭皆张;八条小龙环绕其周,姿态各异,龙首皆回望巨龙,呈敬畏状。九龙壁两边又有两块辅壁,分别为“松鹤延年”“富贵牡丹”寓意的石雕壁画。
在九龙壁与陵园的主体建筑胡公大殿中间有片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有座四足铜铸方鼎,该鼎为川南陈氏宗亲会所捐赠,正面书有“孝敬”,背面书有“三孝”。每年来祖地淮阳祭祀的各地宗亲举行大型活动均在该广场。
广场的北面即是胡公大殿,殿前台阶两旁的石狮特别引人注目。两座石狮相对而立,大狮威严肃穆的同时,表情中流露出憨态可掬的愉悦。每座大狮的怀中又有一个小狮把玩着脚边绣球,顽皮可爱。特别是右边母狮的后背,还有只幼狮拉扯着母亲后背的狮毛顽皮娇痴,活灵活现。
从远处凝望陈胡公大殿,巍峨雄伟,气势恢宏。从屋顶的结构来看,该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屋顶规格仅次于中国古建筑宫殿最高级别的庑殿顶;胡公大殿外面共有二十根廊柱支撑,檐下斗拱雕梁画栋,五彩描绘,犹如桂殿兰宫。整个建筑给人高端庄重之感。

陈胡公大殿的门楣上,悬挂着几块红底镏金的匾额,分别为“德显春秋”“稽古崇德”“枝盘九州”“
大殿的侧后方,有一座两层小楼,名曰弘祖楼。该楼为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陈氏宗亲捐资兴建,用于藏书,以此作为弘扬陈氏文化的基地。此楼筒瓦结顶,飞檐走拱,小巧玲珑,蔚为典雅。
大殿的正后方,是直经达二十米的陈胡公陵墓,墓地上遍生蓍草,杂草皆无,甚为奇异。陈胡公墓前立有石牌坊,坊门楹联曰:发宛丘巍巍圣绩垂千古;立陈姓绵绵子孙遍五洲。
陈胡公去世的时候,是“墓而不坟”的时代。所谓“墓而不坟”,就是只打墓坑,不筑坟丘。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构造祭祀性建筑。陈胡公墓室上面就建有拜殿,只不过始建的拜殿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周代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2014年这座陵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在原墓封土的基础上修建的,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砌成了铁墓的颜色。
在大殿上三炷香,绕铁墓走一圈,算是对始祖的拜祭。今天的旅程只是个开始,我要沿着陈氏族人的足迹继续走下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找血缘的脉络和人生的意义。我称之为“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