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抹微云1969
山抹微云196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17
  • 关注人气:1,2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2023-10-19 13:09:26)
标签:

龙湖

杂谈

分类: 山水游记
龙湖,因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而得名。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由东湖、柳湖、南坛湖、弦歌湖四部分组成,面积达11平方公里,俗称万亩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
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历经艰辛,长途跋涉,发现了水草丰茂、适宜人居的龙湖,找到了生活的乐土,开始定都宛丘。《尔雅·释丘》说:“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宛丘就是以淮阳的古地形命名的。中间高,四周低,有水环绕,形似一个倒扣的碗,故名宛丘。《太平寰宇记》载:宛丘在县东南。据考古证实,宛丘古城现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粮台遗址。六千年过去了,龙湖依然保持着“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形貌。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龙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淮阳周围是一片大泽,这就是当今龙湖的前身。那个时候风光旖旎,草木葱茏,气候适宜,城中一带土质肥沃。史书记载:宛丘“四方高,中央下”,这里既有高岗之地,又有盛产鱼虾的水域,是人类居住的首选。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还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在这里就出现了淮阳古陆。
生于甘肃天水的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率领他的部族告别了干旱少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黄土高原,沿黄河一路东下,艰苦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广阔的豫东平原,发现了风景如画的龙湖。他用前瞻性的眼光选择这片人间福地。并在这里定都,把淮阳当作繁衍子孙的领地,奠定了部族的基本生存条件,由此开创了中华渔猎文明。
伏羲氏把龙作为部族的图腾。以龙纪官,就是各种官职都以龙命名。如: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代结绳;命昊英为潜龙氏,作甲历,纪岁月;命大庭为居龙氏,以治室庐;命浑沌为降龙氏,斩除民害;命阳康为土龙氏,经画疆界,整理土地;命栗陆为水龙氏,繁殖草木,疏导泉流。又增置了五官,以观四时之象: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又名宛丘为“龙都”。于是,宛丘所在的这方大泽也就被称作了“龙湖”。继伏羲氏之后,炎帝神农氏继续在此定都,易名为陈,他尝百草,种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此后,龙湖一带成了中华先民重要的繁衍生息之地。龙湖,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湖。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五帝之后,宛丘一直是历代侯王封国建都之地。《诗经陈风》云:“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是关于龙湖最早的文字记载。以后的数千年中,淮阳频受洪水的侵扰。每次黄水侵城,官方都征发民众筑堤防水,黄水退后,挟带的泥沙便沉淀于城郭之外,天长日久,堤外渐高,堤内渐洼,把保存至今的西柳湖、南坛湖、弦歌湖和东湖四块本不相连的水域连为一体,形成了现在“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内陆奇观,他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龙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洪荒时代,人类茹毛饮血,衣着皮革,男女无别,穴居群婚,靠结绳记事,相当愚昧。伏羲带领部族积累生产经验,在龙湖岸边完成了他泽被万代的历史功绩。一次狩猎后的闲暇,他抬头看到蜘蛛在树杈间忙碌地结网,从中有所领悟,尝试用麻绳编成渔网,从龙湖中捕获许多鱼,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生活得到保障,后来他又教民众聚众狩猎,发明最原始的标枪,命中率大为提高,一时间捕获的动物堆满草屋,伏羲的支持率大为攀升,在部族中具备较高的威望。他保存火种,架起火堆,亲自烤肉,让老幼先食肥美的肉块,自己和青壮年啃食剩肉,建房屋而避雪霜,制定姓氏,倡导嫁娶,以兽皮为聘礼,使生活走向稳健有序的状态,也让他成为部落首领。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龙湖的东湖有白龟,背部花纹甚奇,时常到岸边休息产卵。《易经》中记载:伏羲看到后昼思夜想,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参透天地玄机,在湖边高台处绘得先天八卦,将阴阳变化囊括一张神奇的图中,开启科学先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分至六十四卦。后人总结人祖伏羲十大功绩为:正姓氏、定官职、倡嫁娶、兴礼乐、画八卦、制书契、养牺牲、充庖厨、制琴瑟、乐万民。可以说,画八卦、充庖厨都是人祖伏羲行走龙湖畔后的思想积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可以说是龙湖让人祖爷澄心静气思索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他朴素的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中华第一人,开启远古鸿蒙。“功能溯自生民始、地辟天开第一人”。
伏羲布德泽于天下,开创远古文明,薪火如同日月光明,滋生禾苗之雨露,这是对伏羲由衷的赞叹,被后人尊称为:太昊。老百姓说伏羲就是人祖爷,那么龙湖就当之无愧地可称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湖。厚重的龙湖积淀了龙湖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而这里的一切又无不透射出亘古的神奇。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沧桑的历史、文明的积淀和良好的生态,造就了龙湖三宝、龙湖三奇和龙湖三多。先说龙湖三宝——蒲菜嫩、鱼味鲜、荷花香。
蒲菜嫩。天下蒲菜众多,但是都味苦难咽,惟独淮阳蒲菜鲜艳嫩脆,历史悠久。春秋时代,大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三次来陈,居留四年。在龙湖岸边的高台之上收授门徒,讲儒家治国之道。此间常以龙湖里的蒲根为食物,所以又称为“圣人菜”,是别具风味的地方名菜。淮阳蒲菜有许多特点:生菜水灵白皙,鲜艳嫩脆,别号“淮阳大葱”。外地蒲菜麻嘴,而淮阳蒲菜生吃甜脆爽口。淮阳蒲菜烧、炒、焖、煮各具特色,是淮阳地方风味一绝,外地旅客品尝后赞不绝口,引以为奇。如今蒲根已经成为淮阳的一道美味菜肴。  
鱼味鲜。由于龙湖水质优良,盛产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20多种。龙湖鱼味道鲜美,在豫东一带久负盛名。龙湖鱼宴,更是一绝,现捞、现宰、现做、现吃。特别是 “煎焖花鲢”和“煎焖鲫鱼”, 味鲜可口,回味悠长,成为龙湖鱼的代名词。东湖沿岸,荷花深处,二十多家渔餐馆散落其间,省内外食客闻香而至,每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龙湖鱼宴可谓香飘千里。

荷花香。与外地荷花相比,龙湖荷花独具特色。一是古。龙湖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龙湖荷花是有史以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荷花。3000多年前《诗经•陈风》记载:“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这是对30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是当之无愧的“神州第一荷”。二是多。荷中极品出龙湖,是指这里的荷花品种很多,保存至今的东湖荷花,品种多达二十多种,除了粉红色和纯白色外还有大红、桃红、淡绿、大黄等多种颜色。可谓万紫千红,琳琅满目是荷花世界的大观园。目前有珍稀的红、白相间的“大洒金”,有怪异的花色金黄、花瓣呈飞舞状的“玉莲”,还有花形如松果的“粉松球”。三是野生。几千年来,龙湖荷花没有经过人工栽植和雕琢,不断自我生长繁育,随着湖面不断扩展,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非常茂盛,成为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今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期的荷花再现。每逢仲夏,满湖翠影,万荷竞放。蒲苇飘香,荡舟采莲,令人如入仙境,心中的暑气一扫而光。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龙湖有三奇——水奇、鸟奇、白龟奇。
水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天旱不会干;水淹不会溢。人们都说,龙湖上接天庭,下连龙宫,既不会干也不会溢。据老人回忆,民国31年开始,连续三年大旱,寥廓中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大旱之后又遇蝗灾。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之多。淮阳龙湖水照样碧波荡漾,鱼游虾戏,荷香十里,淮阳大地因由龙湖水的滋润仍然保持了七分收成,百万民众靠龙湖靠龙湖养育躲过了这一天灾。有民谣为证:陈州地,人祖佑,大旱大涝七分收。
鸟奇。淮阳东湖风景区,由于良好的生态保护,碧波荡漾,蒲苇婆娑,荷花飘香,湖区栖息着几十种鸟类,如野鸭、大雁、鸥、鹭鸯、鸳鸯、鸬鹚、秃鹫等等,其中鸳鸯、鸬鹚、秃鹫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荡舟茂密的蒲苇丛中,你会惊奇的发现许多鸟巢,滚圆滚圆的鸟蛋,咿呀学语的幼鸟,让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但是,请你一定不要伤害它们,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是濒临灭绝的珍奇生物。正可谓:劝君莫打枝头鸟,巢有幼雏盼母归。近年来, 每年还有上千只白天鹅、白鹭飞临湖区,它们的到来,使湖区变得更加迷人。
白龟奇。据史料记载:白龟系伏羲定都淮阳后,从蔡水得之,凿池蓄养之,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根据天地变化取象龟图,绘出八卦。1984年8月16日凌晨,淮阳县东关一少年王大娃在画卦台前的白龟池钓出一只白龟,该龟周身洁白,玲珑剔透,重1.3斤,龟形近圆。北京有关专家鉴定,此龟龟龄有数百岁。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只白龟身上的纹理,与伏羲氏所画先天八卦出奇地一致,龟盖中央有五块,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龟盖中央周围有八块,象征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龟盖外围有24块,象征二十四节气,腹底12块,俗称“地支”,象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龟爪象龙,胫下有“人”字。白龟印证了人祖太昊伏羲氏于蔡水获白龟,凿池放养,昼夜观察,始作八卦这一传说的真实性。白龟现世,乃人间吉祥之兆,畅游龙湖,说不定会遇上这只神奇的白龟。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龙湖是诗意的,角角落落里都撒满了诗句,这一切构成了诗意龙湖。悠远的龙湖自古素有“碧水莹莹、浮光跃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之美。《诗经•陈风》中所描绘的那对情男痴女的约会地,就是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湖湖畔。宋代大文学家超级才子--苏轼曾被龙湖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晴阴与子共朝昏……朝看浓翠傲严赫,夜爱疏影摇清园,风翻雪陈春絮乱,春响吸木秋声坚;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这些诗句真可谓写尽了龙湖之美。
淮阳雄踞中原,物华天宝,虽无沟壑险要,但平旷无垠,被称为豫东粮仓,自古以来,就是豫东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淮阳龙湖,风景秀丽,荷风溢香,古往今来,许多墨客词人来此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佳作。
诗仙李白,驻留淮阳多日,与好友元丹丘作别,写下佳句:“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菜,去为紫阳宾。黄金菜就是淮阳的黄花菜,又叫金针菜。诗仙李白到龙湖看荷,惊异荷花的雅致,先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赞颂了荷花的圣洁与淳朴,又作诗《绿水曲》,其中写道:“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其中的南湖就是弦歌湖,水清月明、荷花娇嗔欲语,就连荡舟人也不忍心划船,唯恐碰着这一支支娇嫩的荷花。可见唐朝时就盛行来淮阳游龙湖,品黄花菜。
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颜少府投至陈州》中写到:“知君羁思少,所适主人贤。岑参祝福之际,又明显流露出羡慕之意,你机遇好,我命咋恁苦呢?
张继在淮阳留有《晓发淮阳》:月明潮渐满,露湿大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他当时的遭遇很不好,但对淮阳龙湖细细游玩一番。
诗魔白居易泛舟龙湖,曾是这样的闲情雅致:花钿坐绕黄金印,丝管随行白玉壶。
宋朝诗人钱惟演称东湖荷花“遮面引来徐娘羞,纤腰惹得楚女妒”。月色朦胧,柳影婆娑,秋虫低吟,荷风送香。
公元1042年,51岁的晏殊成为陈州知州,和百姓修筑东园,徘徊其间,忽然有了神来之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仅用在《浣溪沙》中,在《示张寺丞》中也用这一千古名句。
宋朝豪放派掌门人苏轼先生,来淮阳看弟弟苏辙,停留七十多天,迷恋湖畔万株垂柳,写下“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苏轼这位中国文化史上最具文采、最儒雅的谦谦君子,在陈州宴会诗友,相互唱和,留下诗篇26首,让陈州人民在代代相传中增长学养。  
苏辙在淮阳做教谕(官职相当于教育局局长),以《过秦论》而彪炳史册,他在淮阳做诗文上百,自号颖滨遗老,大有荒老江湖之意。
辛弃疾的词《卜算子·为人赋荷花》则另有风味:“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用拟人手法描绘荷花形貌。不仅描绘盛夏绿荷展葩吐艳,好似一群弄妆梳洗、轻施粉黛的妇女;更写出了:藕丝长,莲心苦,对佳人美女寄予了高度的同情。
陆游先生仰慕淮阳是人祖演绎八卦的圣地,是易经发源地,在养生诗《食粥诗》中写到:“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犹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地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幅长联是科学家沈括的嵌字联,他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不久做淮阳县令(当时叫宛丘),他对天文地理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所以一到淮阳,研究易学如鱼得水。先天八卦,奥妙无穷,他深入钻研,用功至深,自然受益匪浅。8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后又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可以说是这一片人祖庇佑的福地,为他插上了在历法学研究领域腾飞的翅膀。
诗人元好问游此,留有:“荷量如绣,水禽飞鸣下,片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可知当时夏色妖娆、非同一般。
明朝开国功臣诚意伯刘伯温,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得天下,在淮阳留有《在陈操》一诗:“茫茫九州兮,孰为予所;龟蒙无人兮,驾予归处。”得中原者得天下,刘伯温游历淮阳作诗抒情,大有问鼎天下的苍茫气势。
才高八斗曹植与龙湖有着不解之缘。当年曹丕一心陷害亲弟弟,虽然曹植七步成诗,逃得一死,但仍被曹丕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找了个借口,把曹植贬到淮阳来。曹植虽为显赫一方的陈王,许多的时光都是在龙湖荷花丛中度过,荡一叶小舟,约三五知己,斟一瓯美酒,采几朵莲子,酣畅淋漓饮酒,醉眼朦胧赏花。在一个荡舟龙湖的日子,曹植挥笔写下《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退润王宇,进文帝庭。竦芳柯以从风,奋纤枝之璀璨。其始荣也,皎若夜光寻扶桑;其杨晖也,晃若九阳出旸谷。芙蓉蹇产,菡萏星属。丝条垂珠,丹荣吐绿。焜焜(韦华),烂若龙烛。观者终朝,情犹未足。于是狡童嫒女,相与同游,擢素手于罗袖,接红葩于中流。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龙湖,单单是她的名字就注定了她骨子里的美丽!休闲时分徜徉龙湖岸边凝视古城淮阳,你会惊叹不已,一碧龙湖水环抱波撼着古城,“龙因湖而生,湖因龙而名!”浸泡在水中的古城,平添了几分灵性;湖城浑然一体,“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这又被誉为内陆奇观。可以这样说,城内的任何一个大街小巷的尽头都与湖水相连,湖水两岸柳枝婀娜,密匝生姿。在苏亭莲舫远眺北方,让视线穿过龙湖之水,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保存得近乎完美的太昊伏羲陵古建筑群,龙湖美景与伏羲文化交融,古城与碧水相映成辉,彼此修饰得完美无瑕,被游人誉为“北方水都”真个是名副其实。有位游过龙湖的诗人说她是“东方威尼斯”,这绝对恰如其分。
游龙湖,最大的情趣在于赏荷。农历六月是赏荷的最佳月份,细雨蒙蒙之中,伫立于龙湖东湖之畔,秀水之滨,放眼望去,只见水天一色,雨雾茫茫。湖面上,无论是深红浅粉的荷花,还是深黛浅碧的荷叶,都一律在昏晦不明的阴雨之中更加妩媚动人。似近又似远,若即又若离,水的腥味弥合了荷的清香,涤荡着人的五脏六腑。此时此刻,漫步于湖滨得有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已然身晋莲籍,飘飘然而羽化为莲之一族。万亩龙湖,蔚为壮观;十里荷香,香飘岂止十里。要知道,这里盛开的每一朵莲花都来自于唐风宋韵,都是商周时代的优良种群,不夸张地说,这里荡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龙湖最美是荷花,荷花最美在东湖,乘舟,蜿蜒而行,湖面被层层叠叠的荷叶覆盖了大半,大朵大朵的荷花点缀在荷叶的怀抱之中。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红如脂,像一个个不施粉黛又婀娜多姿的婷婷少女,溢着淡淡清香,迎面款款走来;有打着羞涩朵儿的,映着水面倒影,如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对镜梳妆;高挑的箭苞旁逸斜出,零星地点缀在荷叶中,显得错落有致,仿佛夜空里的星星。荷叶浮在水面,像是闭着的绿色眼睛,安详地睡着,又仿佛圆圆的翡翠盘,任凭水珠如水晶样在上面丁当作响;风拂叶卷,荷叶变幻着浓淡不一的绿色摇曳,微风吹拂下的荷花,愈发清秀离尘。
六月天,走进东湖湖畔,放眼湖中,波光潋滟,荷叶接天,荷香扑鼻,一泓清水间群荷争绽,在一片清碧中多了许多粉红色和纯白色。粉红色的似晨霞丽容,像一张张花季少女羞怯的脸;纯白色的清秀纯净,微微昂起头让人尽情欣赏她那冰清玉洁的风姿。东湖荷花的花色除了粉红色和纯白色外还有大红色、桃红色、淡绿色。据考证,东湖荷花目前野生的品种就有近二十种,有珍稀的红、白相间的“大洒金”,有怪异的花色金黄、花瓣呈飞舞状的“玉莲”,还有花形如松果的“粉松球”。偶有飞燕点水,或是一条游船摇过,荷叶上的水珠便纷纷荡动,成为动感地带,平添了几分灵性。在厚重浑圆、青翠欲滴的荷叶拥托之中,朵朵荷花争奇斗妍。粉荷艳美,白荷洁腻,含苞者娇羞欲语,怒放者舒放洒脱,微风拂过,幽香浮动,荷叶婆娑,真令人如入仙境。每逢仲夏,满湖翠影,万荷竞放。宜人的柔风掠过池塘,清淡的叶香、沁人的花香就会迎面而来。品赏散落于湖中的翡翠玉般荷花的亭亭之态、玉立之姿,暑气顿时一扫而光。伴着荷风四起的凉意,堪称夏日里的至美享受。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行走淮阳——淮阳龙湖,龙兴之湖
最佳的赏荷意境是在夏天的午后,天空中下着一场太阳雨,雨点落下来,湖水笑了,一个个笑涡就如同湖面上开起了一朵朵小巧的玲珑花。雨滴落在莲叶上,像一颗颗珍珠在莲叶上嬉戏,好玩极了。雨过天晴后,空气更加清新,水中的莲花经过雨的洗涤越发显得风姿绰约了,微风吹来,荷香扑鼻,能把你醉倒。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水波荡漾,银光闪闪。此时,三两个好友,四五个家人,乘坐一叶叶小舟,徜徉在湖中,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周敦颐的《爱莲说》,背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在争渡、争渡中,“惊起一滩鸥鹭”,摘一把莲蓬,偶尔看一下鱼儿在水面的特技表演,不知不觉间已“沉醉不知归路”,游览湖中的苏轼读书台、望台烟雨、九龙戏珠、九曲桥等景点,更会让人流连忘返。
一定要在如画的龙湖上荡舟,用身心去感受湖面上那凉爽和煦的风,去观赏天水相连间朝阳落日的辉煌,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大家可以欣赏湖面上极富阳刚的游艇风驰电掣腾浪逐波,看古朴的渔船临风而罟,橹声欸乃;再加上涟漪中远方的云天共碧水一色,碧波水草间锦鳞游泳,这一切无不焕发出远古和现代的完美和谐统一,龙湖的至美也许就体现在这里。荡舟湖心,与湖水相嬉戏,摘蒲抚苇,追风逐浪。要是在八九月的天气,蒲棒初成,苇叶泛黄,柔波近映夕阳,暮云远合秋水,间之西风飒飒,蒲苇潇潇,临风举目,心旷神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