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淮西——探访法眼寺

标签:
法眼寺 |
分类: 山水游记 |
黄柏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区内春天鲜花满山,生机盎然;夏天林深叶茂,飞瀑流泉;秋天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天银装素裹,青松傲雪,景色煞是好看。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娃娃鱼、金钱豹、穿山甲等珍稀动物370多种,100多种树木,素有“松杉林海”之称,又有“天然药库”之誉。凡是去过的人无不被其干净的蓝色天空、变化莫测的云彩和山山相依的美景征服,流连忘返。

法眼寺院坐东面西,寺址有“黄龙出洞”之说,寺前有湖名曰“无念湖”,湖为黄柏山上盆地储水自然形成,长平如镜,一泓湖水,拱卫寺门。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在此讲学隐修、著述撰文,留下了许多人文景点,如花潭书院、古书院、古茶院、鱼跃龙门之地等。

创建此寺的无念禅师俗姓熊,名深,麻城熊家河人,十六岁出家,历游五岳名山,与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和大思想家李贽、大学者焦闳、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抚梅之焕等往来甚密。特别是大思想家李贽曾与大师在龙湖相伴长达十年,称赞大师“学道精勤,真实贤也”。袁宏道亦称“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海内之优昙也”。

由于无念禅师徒众渐多,往来日繁,不利于专心修持,欲求居僻地。“一日闲登峻岭,远望一山,险僻幽深,绝无人踪,惟见栗棘蓬松,草茅茂畅,田废无影,地芜无痕,石盈水溢,豺啸豹吟”,大师见而爱之,经询问知是黄檗山(即今日之黄柏山),乃商城太学张舜玄之地。恰此时大师好友袁宏道携其弟中道至龙湖访大师与李贽,大师谈及此事,中道正好有一年兄范光父任商城令,即修书托范与张君说和此事,张君慷慨应允。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大师携徒众千余人入山,盖房舍,开荒田,历尽艰辛,五年间,建起佛堂僧舍,开出田地,自种自食,寺院已经初具规模。无念禅师创建法眼寺后,躬耕自锄,静心修持,诸友闻而乐之,亦常上山与之同住数日,欢声笑语飘荡在竹林间。万历三十一年后,大师几次往来于南京、江西、荆楚之间,为寺内办藏经,后半住龙湖半住黄檗,早晚持功德经。天启六年(1626
年)复离龙湖,长居黄檗,并于山之右卜选塔址,相度经营,于次年(1627 年)七月二十八日圆寂。

由于历史原因,法眼寺日趋败落,庙宇和佛像皆无,仅存遗址。民国十七年(1928)冬,宝丰王泰股匪窜犯黄柏山,纵火烧毁法眼寺释迦佛殿、关圣帝殿、观音阁、方丈室、藏经楼、客堂等处,劫烬中《黄柏无念复问》雕版幸存。后虽经寺僧募化修葺,难复旧貌,寺由此衰。解放初期,寺门上尚残留“楚豫禅宗”四个彩陶大字,殿堂内有一尊占地半室的铁佛,“大炼钢铁”时铁佛被砸碎投入熔炉之中。目前寺院门前保留有两尊2米多高的石狮,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生长旺盛。寺院往西北约1000米左右,还保存有息影塔、右梅塔、以直愚和尚塔等6座明代石塔。
法眼寺往西北约1000米左右,有息影塔等6座明代石塔
。其中以息影塔保存最完整,息影塔又名祖师塔,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无念禅师好友,明大将梅芝焕所建,为无念禅师舍利瘗藏之处。塔旁不远处有一株大别山五叶松,苍雄挺劲,翠盖如云,伴随着无念祖师。
息影塔无门,为一色精雕花岗石砌筑,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顶部为葫芦形塔刹,整塔高约8.5米。第一层西向额眉镶嵌长方形塔铭,阴刻楷书“息影塔”,并有“明天启丁卯岁浴佛日芝信天翁题”的铭记。第三层各方均阴刻小篆两字共计十六字,依次分别为“大明,僧宝;长夜,时晓;影息,浮屠;神光,远照”,篆法工整,虽经400年风雨浸蚀,仍字形完好。附近还有“古梅塔”、“真佛和尚塔”等6座石塔,相传是为无念禅师的弟子古梅、真伦、百衲、直愚等修建的,以护卫祖师塔。
息影塔前有一处青砖灰瓦“四合院”式建筑---息影塔院,俗称塔庙,共有大小房屋12间。
法眼寺在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法眼寺气势恢弘,整体面积五万多平米,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米,为中部地区比较大型的禅宗寺院。庙宇是仿原貌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客堂、接待中心、结缘处、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天王殿、斋堂、云水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五观堂、禅堂、方丈院、上客房、藏经阁、法堂、放生池等。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七间古建筑大殿,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7米,阿难迦叶侍立左右。右边是阿弥陀佛像,左边是药师佛像,均为7米高。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和万佛像。现法眼寺主体建筑及佛像已经建成,尚有禅堂院落与五观堂、库房等工程以及周边环境正在建设之中。重建后的法眼寺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已圆寂的净慧长老担任方丈。现任住持为净慧长老座下弟子明一法师。



前一篇:光州与信阳的关系
后一篇:偏远弱小的燕国如何跻身战国七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