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抹微云1969
山抹微云196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54
  • 关注人气:1,2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2022-09-13 09:28:22)
标签:

丁字山

刘长山

琵琶山

分类: 山水游记

2022827日,星期六。处暑过后,天气果然变凉。下午赋闲,心境悠然,临窗捧读,只觉书香沁脾,间有小风轻拂面颊,绵柔清爽,煞是舒坦。如此浅秋,若不去户外走走,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于是我临时起意,去登一登丁字山,以解心中之好奇。

丁字山离我家不远,乘公交车只有五站地。它位于槐荫区兴济河南,西十里河村阳光100社区之北。过去曾开车经过建宁路,见路南的楼群中竟然藏有一山,不觉讶异——怎么此前从未听闻此处有山?难道是二郎一夜之间神挑来的不成?询问其名,多人不知,甚至连住在附近的人也不知此山何名。后来总算遇到明白人,告诉我说:“这座山叫丁字山,过去是荒废的矿山,现在已经改造成山体公园了,很漂亮,可以去看看。”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找时间前往一游。

说走就走!我放下书卷,出门乘坐K102电车,在试验机厂站下车,然后沿兴济河北岸徒步向东。兴济河是流经济南城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源于兴隆山(又名玉函山)、大峪山等山谷,向西向北经过领秀城、小龟山、郎茂山、阳光100社区、第二机床厂、济南森林公园、匡山公园,至黄岗桥西入小清河,全长22公里。当兴济河穿过阳光100小区,折为东西流向。在南辛庄西路与南辛庄东路之间河段的北岸,已开发为南辛康养公园。公园整体呈带状,东西长约560米,以彩色沥青步道作为景观轴线,将体育运动区、健身休闲区、儿童活动区、滨水漫步区等多个功能区串连起来。我是第一次进入这个极具人气的公园,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看到它们周身洋溢的幸福感,我也感到满满的幸福。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在南辛康养公园东头,向南越过便民桥,来到兴济河南岸,再往东穿过西十里河村,不远处就是丁字山。丁字山不高,海拔只有98.4却有点陡峭的味道,就像在平原土地上拱起了一头怪兽显得那么突兀山的北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像墙壁一样垂直,几无攀登可能。悬崖下的山麓,建有一条平整的橘红色沥青道路,长400余米,由西向东延伸,这是专门为健身爱好者修建的绿道。登山口位于山体西侧,此处建起一个小平台,设有公园导览图,装有健身设施,一些市民来这里压腿、拉伸、练力量。平台的东侧就是登山道,我扶着护栏踏着石阶,迤逦上行。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登山道的两侧,皆为悬崖峭壁,但修了台阶和护栏,无失足之虞况且,一路攀援而上,有蓊郁的草木相伴有徐徐微风吹来,不时有清爽树香扑面而来,让我通体透彻,脚步轻快而有力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登山途中有几处人工平台平台面积都不大,却很平整,外沿加装了坚固的护栏,只要不攀援翻越,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临崖而立,凭栏远眺,视野极佳,是中途小憩或驻足观光的好所在。台阶往上延伸,每到拐弯处,都有醒目的路标指示和安全提醒标志,或文字,或图案,一目了然。抬头望,上的临崖凉亭似乎正向我招手于是我一鼓作气,片刻工夫,便能登至山顶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山顶上仍是一方平台,面积稍微大一点,三面临崖,一面连着山脊。平台上建有一座简朴的凉亭平顶四柱,长椅围合立于亭中,只觉风习习,轻柔如羽,拂我面颊,令人陶醉。空气中弥漫着柏树的清香让每一个细胞都得到放松,浑身畅快淋漓放眼四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满目皆是高楼大厦一片繁荣景象

由凉亭往东,山脊继续抬高,在丁字山的最高处,建有一个长方形平台,红砖铺地,宽敞平整。四周绿树围合,阒然无声,颇为幽雅。受现场气氛影响,我身随心动,不由自主地打起太极拳来。一会儿来个白鹤亮翅,如白鹤之鸟舒展羽翼;一会来个野马分鬃,身形如飞奔的野马,鬃毛左右分披……天高云淡,丁字山之巅,我的身影完全融入了山林,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直到遇到一位老人,我这才停下手脚的动作,与他攀谈起来。老人在山下住了几十年,对丁字山十分了解,从他那里,我逐渐认识了过去不曾知晓的丁字山。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丁字山曾经是一采石场,随处可见简陋不堪的石灰窑滥采山石导致山体严重破坏,山上山下沟壑纵横、矿坑遍布天尘土飞扬,雨季泥泞不堪,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白烟让人呼吸困难。那时候的丁字山如同荒山野处于无人过问人管理的失控状态,很少有人攀登。这位大爷说,小时候他曾经试图到山上看看,越过一个个矿坑,钻过低矮的灌木丛身上被扎出血来,好不容易找到上山的小路,走不多远被破坏了的山体挡住了,只好折返回来

20168丁字山绿化和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山体的西侧、南侧修建3条登山道路,北侧一条长约400米的健步绿道,并设置成醒目的橙色沥青路面。根据山体走势,种植花卉苗木数万棵,突出“一带”“四区”“多景——所谓“一带”即串联山体公园东西轴线的景观带;所谓“四区”即入口景观区、山体游赏区、健身活动区和林下休闲区;所谓“多景”景亭、观景栈道、山顶平台和各类植物景观,呈现出小中见大、蔚然深秀的风貌气质。通过一年多的改造,曾经的“垃圾山”,蜕变成景观生态融合健身游赏相宜的山体公园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山下绿道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山顶平台

老人很健谈,不仅将我询问的内容一一作答,还主动介绍了一些我所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刘长山和琵琶山,虽然我都曾去过,也感觉到它们离丁字山不远,但皆被高楼阻挡,寻之不见。但老人轻车熟路,指引着我的目光,依然能从高楼丛林中准确找出两座的身影。

丁字山往南约500米,有一座刘长山坐落在阳光100社区内,兴济河畔曾经海拔135因长期开矿挖掘,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低,现在不足百米在刘长山北麓,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从山下经过,这就是刘长山路。此路1980年建成路因山而得名。本来路不长,但经过十几年的顽强延伸,如今东起市中区建设路西至长清区平安南路,全长近20公里,济南又多了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每每走在刘长山路上,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个问题“刘长山”之名是怎么来的?难道与一个“姓刘名长”的人有关?抑或与一个“姓刘名长山”的人有关?请教了许多人,都说不知。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但是,阳光新路片区的来历,大家都是清清楚楚。阳光新路的前身是水泥厂路,原是经十路五里牌坊至刘长山的一条沙石小路,后来拓宽整平,铺设了15米宽的沥青路面,被命名为水泥厂路。后来水泥厂搬出市区,水泥厂路又拓宽更名为阳光新路。这条道路,不仅见证我国水泥产业的历史沧桑,也见证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欣欣向荣。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初创期,也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期。1920年,民商朱敬舆投资18万元,在刘长山东麓创办了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济南水泥厂的前身。第二年,公司请领了开采刘长山的执照,聘用德国技师、购进德国设备筹备生产,但直到1935年才投入批量生产。济南,由此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有民族水泥产业的城市。

致敬洋灰厂出现后,烧窑、运石头、跑运输的纷纷涌到五里牌坊周围,从五里牌坊到刘长山一带,成为繁忙的建材加工区,周边开辟了许多砖瓦窑厂,如万丰窑厂、元丰砖瓦窑厂、裕顺窑厂、裕顺砖瓦窑厂、济丰砖瓦窑厂、裕记窑厂、济新砖瓦公司等。这里靠近商埠,津浦铁路、胶济铁路交通运输发达,刘长山、丁字山有丰富的石料资源。于是,致敬洋灰迅速名扬华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以军需物资为名,强行把致敬洋灰厂经营权交给日资磬城洋灰株式会社。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接管。19489月济南解放后,水泥厂步入正轨。1952年企业更名为山东水泥厂,生产迅速扩大。1958年更名为济南水泥厂,并在全国水泥企业中脱颖而出,其生产的“黄海”牌水泥以优质、高产、低消耗享誉全国,水泥质量一直名列全国立窖水泥厂质量排头兵,连续二十年保持国家水泥质量银质奖(国家不设水泥金质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的“质量万里行”活动中,济南水泥厂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然而随着城区扩大,水泥厂路周边越来越繁华,居住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这一带从郊区变成了市区严重的污染越来越遭到市民的诟病19989月,济南市政府决定,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搬出市区20006月底,济南水泥厂、东方红水泥厂搬迁至党家庄,同山东水泥实验厂合并成立山水集团。迁建前,三个水泥厂的年生产总量为180万吨。迁建后,山水集团年产量达到250万吨,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220吨,是迁建前的3倍。

水泥厂搬迁完成,水泥厂片区的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阳光100国际新城项目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2002年,水泥厂路更名为阳光新路,阳光100国际新城项目也慢慢有了规模。如今的阳光新路周边,已经有了和谐广场、银座中心、欧亚大观等休闲购物中心除了阳光100国际新城,泉景天沅、和谐家苑、汇统花园等几个大型居区也在这一生根发芽。阳光新路片区已然成为济南又一成熟商圈。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刘长山北麓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刘长山南麓

在阳光新路片区建设的同时,刘长山也在整治改造中。通过山体填充、地基加固、大面积绿化和基础设施提升,硬是将一座丑陋不堪的荒山打造为以休闲、娱乐、运动为主要功能的私家山体公园——阳光100刘长山公园。刘长山山体公园位于卧龙路与刘长山路之间,公园所在地原为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的厂区,由于长期开采山体遭到毁坏,残存的小山只剩下窄窄的一道山脊,长不到120米,宽不到20米,海拔由原来的135米降为不足百米。公园北侧为墙一样的陡壁,陡壁下部绘有显眼的壁画;公园的南侧,修建为网格状山坡,既可填土植绿,又可固化防塌。登山道位于东西两侧,东侧设为楼梯式,估计处于安全考虑,现已关闭;西侧登山道设计合理,利用丰富的高差变化依山就势布置登山路径,步移景异,别有雅趣。山脊上,由香港阿特贝尔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担纲设计,打造出儿童嬉乐场、密语花园、雕塑广场、爱的回音、树阵休憩广场五大特色景点,供附近居民休憩游玩。如今,面对拔地而起的大厦高楼,和环境优美的山体公园,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济南建材工业起步的地方。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儿童嬉乐场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密语花园

从丁字山往西约800米,济南试验机厂院内,有座琵琶山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小土丘。虽然其貌不扬却是济南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在琵琶山的南面,有一“万人坑”,东西长42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内有大小尸坑八个是日军占领济南期间屠杀抗日军民和爱国志士的主要刑场之一。

济南试验机厂(今济南试金集团)自世纪50年代建厂,每逢扩建厂房时,不断挖掘出大量尸骨。在1954年底至1955年初,有关单位先后两次对琵琶山“万人坑”进行发掘,并在现场勘验,对尸骨进行检验鉴定。经鉴定,有746人的遗骨被发掘出来,其中男283人,女7人,456人无法辨认性别。年龄最大的60,最小13左右199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5周年,为悼念死难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济南试验机厂决定在万人坑遗址上立碑,全厂职工踊跃捐款,著名学者徐北文撰写碑文。纪念碑高1米左右,宽不足2米。碑文如下:“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年,秋风秋雨,阴霾无日。盘据济南之侵华日军北支那方面军所辖第十二军,始于济南琵琶山下,营造杀人魔窟——万人坑。自是年冬至一九四五年秋,我数以千百计抗日军民先后被日军第十二及继驻之四十三军残害虐杀于此。尸体枕藉,层累迭加,白骨蔽野,一任乌啄犬噬。山河为之呜咽,天地为之震怒。悲夫!此日本侵略者所谓之王道乐土也。建国后,经初步挖掘检视,於大小八坑内,拣得完整尸骨七百四十六具,其零散及未及掘得者当更多于此数。嗟呼,我被害同胞万人不啻!爱国何辜,遭此荼毒?是以巢破焉有完卵,国弱必受人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难毋忘,痛史当记。为表拳拳,我厂全体职工相与捐资、爰立此碑。愿殉国志士,九泉安息;冀后生方来,砥砺其志,团结一心,兴我企业,强我中华,五洲共奋,永保世界之和平。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让我们来回顾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日本侵略军攻占济南后,强迫济南人民在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墙,修筑堡垒,营造杀人基地。他们建立了所谓的“济南军法会议”凡是由宪兵队、特务机关及日伪军在“扫荡”时逮捕或俘虏的山东抗日军民和爱国人士,被判处死刑者,即会在琵琶山惨遭杀害。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军在琵琶山下无数次残暴屠杀我抗日军民,有时每隔一天就杀一次,每次人数不等,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

日本侵略者穷凶极恶,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主要有枪杀、砍杀、刺杀、绞杀、殴杀、烧杀、活埋、犬咬等数十种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浇上煤油烧死,有的被日军狼狗活活咬死,有的被挖去双眼心肝……日寇以杀人为乐,毫无人性。每次屠杀时,枪声大作,狼犬狂吠,惨叫之声,耳不堪闻。年复一年,琵琶山“万人坑”内旧骨托着新尸,鲜血浸着骷髅,层层重叠。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驻济南日军为掩盖其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将军法会议全部档案转移或销毁,企图毁灭罪证。然而,日本法西斯暴徒抹煞其罪恶历史的企图,被这数以千计的尸骨彻底粉碎。琵琶山下的“万人坑”,将永远是历史的见证,时刻提醒炎黄子孙不可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走遍济南——游丁字山记

“我得下山了,不陪你了!”讲完了刘长山和琵琶山,老人与我作别,先行下山。感谢这位老人!一股脑儿给我讲了那么多,真是收获颇丰。告别老人之后,我继续在山上流连,将老人所讲内容细细地消化吸收一遍。

不知不觉间,夕阳缓缓下沉,丁字山与泉城济南,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晚霞中。我也该下山了。此时我在想,如果带一位不明就里的朋友来此游览告诉他这里曾是尘土飞扬丑陋不堪的矿山,他会相信吗?丁字山的巨变,折射出泉城济南的飞速发展,拙劣的文字难以抒发我内心的激动和感受,我只好邀请大家,找机会来此一游,亲眼看看、亲身感受一下丁字山的独有美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