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2022-08-03 08:55:21)

在济南城东,有一座鲍山,海拔约119米,虽不高,却颇有名气,为旧“齐烟九点”之一,“鲍山白雪”为历下十六景之一。相传,昔日附近有一座古城,名叫“鲍城”,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而得名。鲍叔牙以“知人善任”著称,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尤其是,他和管仲相知相交的故事,已成为我国千古流传的佳话,“管鲍之交”也成为“八拜之交”中的重要一拜。

鲍山位于白泉之南,或者说,白泉处于鲍山北麓。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天气多云,气温21-29。那天天气不错,探寻白泉后,趁着时间尚早,我决定再去鲍山一游。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鲍山位于王舍人镇济钢新村内。相传,昔日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王舍人旧称),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得名。鲍山公园大门朝东,门前是一片开阔广场,地面由光滑方正的石块铺就。山门台阶下,一对石狮分列左右,左为母狮,怀中抱一幼狮;右为公狮,怀抱一绣球。它们神态安详,却不失威风,煞是可爱。抬头看,一座气势恢宏的双层山门赫然呈现在眼前。山门为亭廊式牌楼建筑,红色立柱,青色琉璃瓦,斗拱飞檐,脊兽栩然,雕梁画栋,色彩灿然。山门共七间,四梁八柱,上下两层,下层匾额上题“鲍山胜境”四个隶书大字。红漆前柱上悬楹联一副:“叔牙贤明誉齐国;和顺淑气盈钢城。”中间高,两边低,中门阔大,左右六间略小,最头上的两间与中间的五间有间隔。整个山门宏大气派,古色古香,庄严古朴。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沿台阶拾级而上,进得门内。抬眼望,山势稍陡,林木苍翠。山下有环景路和环山路,环景路在内圈,随山就势有些坡度;环山路在外圈,在山脚下,自然平坦许多。一些附近的居民沿着环景路或环山路闲适地行走,闻鸟语,嗅花香,安逸得很。若想爬山,四周皆有通往山上的台阶,从不同方向皆可直达山顶。

山脊上,修有一条贯通南北的石铺路,两边层层密布着茂密的柏树。走在山脊的石路上,周围一片幽静,除了鸟儿在歌唱外,不闻任何声响。站在高处环顾四周,往西可见高铁一线,往南可见群山起伏,往东可见高楼林立,往北可观十里钢城。我特别打量了北部一带,那里是我刚刚走过的地方,如今济钢厂区已被打造成济钢森林公园,再往北就是白泉湿地公园和小清河。极目眺望远方,心旷而神怡。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同心湖

山上有亭多座,如憩馨亭、同心亭、荐贤亭、创业亭、奉献亭、公仆亭、望月亭等;有湖两处,东为同心湖,西为映月湖;有鲍山瀑布一处。从这些景点的名称中,可以感受到,此山已深深打上了鲍叔牙的烙印。

同心湖位于山腰东侧,湖面广阔,宛如一块温润可人的碧玉,又像一面澄澈的镜子,将周边山林倒映其中。东岸有叔牙轩,门窗紧闭,乳胶漆已斑驳脱落,看样子少有人问津。北侧的山坡上,有亭多座,其中憩馨亭位于浓荫之中,两亭相连,游廊回转,南进北出,确实幽静得很。

由同心湖向西越过垭口,可见崖壁上悬挂一道瀑布,名“鲍山瀑布”,一到雨季,飞流直下,甚是壮观。瀑布下方是映月湖,山石驳岸,幽静恬适。湖之西岸,有亭翼然,题名“望月亭”,大概是夜间赏月佳处。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荐贤亭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望月亭

鲍山之美,引得历代文人赞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茅戟,心中那得叔牙城。”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辞官归里,在山前村中建“白雪楼”,取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以寓自身清高,不同俗流。这楼隐于万木之中,其景幽深佳丽,时称“鲍山白雪”。时至清代,这里仍是山清水秀,万木参天,清人李齑《鲍家山》诗云:“村舍落霞处,遥遥似倒悬。深林藏白日,群嶂缩青天。夺路泉争捷,行空鸟让先。忽惊彩岫里,出入尽云烟。”然而,经多年历史变迁,以及滥砍滥伐和疯狂采石,鲍山昔日的辉煌逐渐褪色,后来竟然沦为一座岩石裸露、几乎没有植被的青石山,很少有人问津。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鲍山瀑布与映月湖

上世纪90年代,济钢主动承担绿化鲍山的重任,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依靠所有济钢人的全员参与,愣是在岩石上用炸药炸出树坑;山上没有土层,就发动全体职工义务背土上山。就这样,先后开穴填土栽植各类树木35万株。不仅如此,济钢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铺设引水管道,修建亭廊,建成了总长四公里的内外环山路,修建了七条登山台阶;建成两个人工湖及气势壮观的鲍山瀑布,瀑布落差达38米。如今的鲍山,已被各种植物全部覆盖,昔日的青石山形成了厚厚的土壤层,公园郁郁葱葱,花草遍地,景色优美,引来群鸟栖息,使区域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善,成为广大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休憩、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鲍叔牙墓位于鲍山东北约500米处,处于一片草地之中。墓冢座南向北,立于高台之上。进入墓地,首先要登上一个宽敞的石板台阶。台阶西侧有一石碑,是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所立,上写有“鲍叔牙墓”和“济南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背面还有有关鲍叔牙的简介说明。据了解,原来的鲍叔牙墓比现在大的多,在坟墓前还曾有古碑,不远处还有一座“分金桥”,讲的是管鲍二人一起作生意分红利的故事,可惜后来都损毁掉了。好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已将墓地周边保护起来,保护范围:东至济钢医院围墙,西至济钢新村西路,南至叔牙南路,北至叔牙北街。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登上台阶,迎面是一通墓碑,上书“齐大夫鲍叔牙墓”。墓碑前方置有石质香炉和香案,两侧分别塑有一尊高约2米的石麒麟,佩戴红花,以示吉祥。墓碑后是一圆形墓丘,高约 5米,直径约6米,四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高约1米。墓丘上长满灌木,葳蕤而生,一片勃勃生机。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站在墓碑前,我不由得在脑海中重温《史记·管晏列传》中的那段记载:“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遇,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和管仲打小就是要好朋友,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的。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比鲍叔牙分的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不像话,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后来鲍叔牙在帮助齐桓公夺得王位后,齐桓公要任命鲍叔牙为相,却被鲍叔牙拒绝。他隆重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认为只有任命管仲为相,才能让齐国强大,从而成就齐桓公的霸业。历史事实证明,鲍叔牙的保举是完全正确的,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常言道“荐贤者贤”。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固然应主要归功于管仲的辅佐,但鲍叔牙能够公而忘私,知人善任,甘居下位,同样功不可没。他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治国安邦靠贤才,然而贤才难得,荐贤、让贤更属不易。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子贡就人才问题向自己的老师孔子请教,当问及哪些人称得上历史名臣时,孔子不加思索地回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但这一答案使子贡大惑不解,他顾不得师生的尊卑,当即发表了反对意见:“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

管仲与子产确实都是贤臣。管仲以自己出色的才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雄于乱世。而子产呢,则是春秋时郑国的一位贤相,执政22年。《史记·循吏列传》说他受任于内乱外患之际,“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国家治理得秩序井然,“门不夜关,道不拾遗”。所以,当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孔子的耳朵时,孔老夫子涕泪交加,赞美子产“古之遗爱也”。与管仲和子产相比,子皮和鲍叔就要逊色得多。那么,孔子凭什么对子皮和鲍叔特别偏爱呢?孔子解释说:“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原来,孔子把是否推荐贤才作为评价官吏政绩的标准。走遍济南——云中一点鲍山青

最后,再听一个小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您一定会对鲍叔牙更加敬仰。管仲病重后,齐桓公考虑他将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当有人将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就跑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昏,说:“这正是我推荐管仲为相的原因。他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狼狈而退。

鲍叔牙说,人生有两大快事:“一为食盾鱼,二为饮玲珑。”因鲍叔牙爱吃盾鱼,后来人们称盾鱼为“鲍鱼”,这就是“鲍鱼”名字的由来;玲珑是一种茶,因鲍叔牙喜饮,后世称之“鲍叔芽”,成为胶东名茶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