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济南——满山尽带黄金甲

标签:
梯子山水帘峡 |
分类: 山水游记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里,济南城里的花季已接近尾声,但在济南郊外海拔最高的梯子山上,仍是连翘盛开的繁华景象,用“满山尽带黄金甲”来形容其盛况,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爬梯子山的人特别多,有单蹦出来闲云野鹤的,有年轻情侣出双入对的,有一家三口集体活动的,有莘莘学生放飞自我的,更多的则是大队大队的驴友,一看装束就知道他们是“专业的”,身背户外包,手持登山杖,足蹬徒步鞋,再加上色彩艳丽的户外衣帽、户外围巾、户外面罩等,足以区分徒步驴友和踏青游客。因为想爬梯子山的人太多,报名颇费周折。我所在的“三人行”户外群刚刚发出通知,名额很快就被秒杀。不得已又增加一辆大巴的名额,我眼疾手快,抢了一个,等师宋兄出手时,名额又没了。后来因为有一个驴友周末有事,腾出一个名额,宋师兄总算报上了名。这是一支100多人的庞大队伍,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因为人多,今天特别安排了多位领队和收队,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完成徒步任务。
上次登梯子山,起点是桃科水库,登跑马岭,然后东进上梯子山。这次登梯子山,起点与终点皆是云梯山村。从云梯山村出发,有三条登山线路,东、西线走山谷,而中间线走山脊。我们走的是中间线路。这条线路不绕远,登顶后基本就到了最高峰。路程短了,坡度却大了。自出发后,队伍一直处于连续拔高状态,队员们的体力消耗相当大,一会儿工夫,大家就汗如雨下。
虽然走山脊很累,但视野开阔,可以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满山的风景。四月的春风,将梯子山彻底唤醒,耀眼的连翘花尽情绽放,毫不顾忌其他花草的嫉妒,将“黄”的色彩渲染到极致,呈现出明晃晃、亮闪闪的一片黄,直逼你的眼。相对于桃红柳绿梨花白的柔美,连翘花的绽放,总是带着些许坚毅与张扬,呈现一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蕴含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不管是幽深的谷底,还是陡峭的山崖,它都能蓬勃生长,肆无忌惮地开放。你看,那峰顶上,悬崖边,山脊上,沟峪中,到处都被连翘花占领;你看,那一岭岭,一坡坡,一峪峪,到处都是连翘花天真烂漫的笑脸。不管你是左顾右盼,还是仰观俯察,都不用担心看不见黄的连翘,你被金黄包围着,裹挟着,怂恿着,一步一步往高处攀登。
终于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整个大山尽染金黄,就像一位身披金黄甲的高大战将。我站在狭窄的北峰顶上,就像立于金色浪涛的前端,既刺激,又浪漫。春风从东面的山谷吹来,轻轻掠过鼻翼,我似乎嗅到淡淡的连翘花香。是的,就是连翘花香!它轻淡,自然,不细心是闻不出来的,闻到了会会感觉清爽宜人的。此时我闭上了眼,在轻微的呼吸之间,静静捕捉那丝丝缕缕的清纯的味道。

由北峰往南行走,起起伏伏要翻过好几个山头,行走在繁花簇拥的山岭上,虽然辛苦,但大家乐此不疲。你想啊,有这么多的连翘花一路相伴,绝不会索然无趣。





中午在山上用餐。我与宋师兄喝了点小酒,然后随队伍循石阶下山。当看到山谷的瀑布飞流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水帘峡风景区。水帘峡景区被高山环绕,四周皆被连翘花点亮,金灿灿一片,与梯子山的光景并无二致。
水帘峡是一个毓秀钟灵的地方,梯子山与跑马岭将其夹抱,形成幽深的谷壑。峡谷中飞瀑成群,古齐长城蜿蜒而过,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水帘峡”之名即唐太宗李世民所赐。著名诗人王心鉴《柳埠水帘峡》一诗写道:“寻幽水帘峡,迳入桃花源。芳芷缦仙域,清流隔尘寰。花香资茶事,鸟语助酒谈。夜阑宿何处,岭上卧青岚。”峡谷内多处景点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如唐王亭、试剑石、鞍子沟、饮马泉等。峡谷内有三尊雕塑,呈弧形站立。中间是李世民,面南背北,左右侍立两员武将,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恭。驴友们戏谑,这不就是“三人行”吗!哈哈,跟我们的户外群一个名字。



玩得很尽兴,该打道回府了。可是,接下来的路更加艰辛,因为还要从水帘峡北侧翻过跑马岭。跑马岭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海拔近900米,我们所爬之处,海拔应该接近900米。前面登梯子山时,已经耗费了大量体力,再登跑马岭,相当于一天之内两登高峰,难度可想而知。宋师兄中午喝了几两小酒,若在平时倒无所谓,现在要爬山,确实勉为其难了!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由于体力不支,干脆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任凭母亲和周围驴友如何鼓励,就是不愿挪窝。那位年龄最小、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倒是淡定得很,静静地跟着队伍,从容坚定,毫无气馁。我多次向他挑起大拇指,投以敬佩的目光,而这位小朋友总是平静地看我一眼,目光中透着坚毅和冷峻。
经过一番激励打气,稍作休整后,队伍继续登山。跑马岭山势陡峭,连续拔高的体力消耗,大家都是领教过的,好在驴友们相互帮助,总算一一登上垭口。

翻过跑马岭垭口,下山即是云梯山村。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比上山要凶险得多。路出奇地陡,还没有岩石用以踩踏,泥土相当湿滑,稍不小心就会滑坡而下。好在最陡的路段设有铁索——应该是新装的,上次从此过时还没有呢——手有所抓,心中就有了些底儿。可是过了铁索路段,下面仍是险象环生,不时有险坡出现,多位驴友被湿漉漉的泥土滑倒,由于掌握了“手刹”“脚刹”“腚刹”等滑坡绝技,倒是有惊无险,没有出现伤筋动骨的情况。
三军过后尽开颜。当我们再次回到云梯山村时,一个个都是收获颇丰的神态。是啊,欣赏了满山的连翘花,陶醉于一场花海盛宴,挑战了一日两登高峰的自我超越,体验了驴友们友好帮扶的相互协作……此行不虚,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