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2021-02-26 09:48:06)
标签:

黑牛寨

智公泉

分类: 山水游记

20191228日星期六,天气晴,南风3-5级,气温3-10。我与文扬兄早上分乘65路公交车,8点多到达汪家场车站。下车后,往南跨过锦绣川,前行不到1公里,就是李家庄村。对李家庄村,我们最熟悉不过。它位于S327省道南的峡谷之间,整个村庄依山而建,房舍高低错落,村中古木参天清泉汩汩流淌,小溪穿村而过,即使像现在这样的三九隆冬,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清新的柏树气息。你看在村口,矗立着两棵柏树,看样子至少百年以上。树有一块石碑李家庄三个红大字。

为什么对李家庄村如此熟悉?因为这是驴友们经常光顾的村子,多条驴线皆走此村。沿此向南,可到达秦口峪、孤峰庵、石佛峪、老泉等地,向南翻过垭口可以到达李家塘;从孤峰庵或石佛峪向东上山,可直接攀登黑牛寨;向西可以到达马头山、红叶谷、四角咀,直至四门塔。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今天我们登山的起点,就是村口的这两棵大柏树,由此向东有一条蜿蜒爬升的水泥路,然后顺着石砌台阶拾级而上,石阶结束后,就踏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地向山上攀登。今年是暖冬,城里一直未能形成降雪。没想到南部山区竟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为我们此行,平添诸多乐趣。哦,忘了告诉大家,此时我们攀登的并不是黑牛寨,而是马鞍山,沿着绵延起伏的马鞍山一路向南,最后才攀登黑牛寨。

   马鞍山海拔不高,最高处海拔约500米左右,不一会儿,我们便登上了山脊。山上植被茂密,不仅有密密层层的柏树林,还有成片成片的茅草地。虽然是冬季,色彩并不单一,放眼四望,有墨绿,有枯黄,有洁白,有黛青,有暗灰……刚刚登上的山脊海拔不高,地势平坦,因阳光照射良好,积雪多已融化。有些平坦处,摆放着石桌石凳,估计是山下村民放置的。若是夏天来此,与三五好友喝点啤酒,打打扑克,吹几句牛皮,应是相当惬意的生活。山脊上,还散布着许多石刻,一看便是当今山野之人所为,字迹粗朴,雕刻粗陋,但充满劝善和向佛向道的传统文化意味。例如,“人为善,福随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随未至,福已远离。”这是佛经《了凡四训》中的句子,“随”显然是错字,应该是“虽”。最触动我的,是《内经图》里的诗句: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串。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向此玄玄会得,此玄之外更无玄。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为人体侧身剖面图。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前三田、后三关等,形象表达了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制化关系,突出体现了养生修真金丹大道的修炼过程及后天返先天的规律。历代各家各派,如医、道、儒、释都根据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人天相应的自然法则,注重培养真气、沟通任督、修性固命、返朴归真。《内经图》提示了这些环节的关键至理。说是养生,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马鞍山

再往南走,山势不断抬升。行约2公里,突然发现前方矗立着陡峭的石壁,石崖高耸,峭壁嶙峋。虽山势峻美,但一看那形如碉堡的石崮,就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心里忐忐忑忑地打起了鼓。我远远地站着,定定地瞅着那座石峰,心里盘算着如何攀登。“过来吧,别担心,”这时文扬兄在前方呼我,“不用爬,下面有路,可绕过去。”我这才如释重负。

来到石崖之下,果然发现石壁西侧有一条隐蔽驴道,因柏树茂密,不到近前难以发现。沿驴道前行约半公里,赫然发现一个天然石洞,洞口右侧刻有“府天洞”三个大字。府天洞位于马鞍山西面的山崖,外口呈椭圆形,洞口高4米多,宽约7-8米。洞口处挂有经幡,还垒有石墙,洞壁有烟熏的痕迹,看样子曾有哪位“大仙”在此居住过。

文扬兄拿出手电筒往洞里走,我紧随其后。行约20米,石洞陡然变窄,需弯腰方可前行。再走几米,石洞变得更加狭小,只有匍匐才能深入。我们不想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就放弃了继续深入。

    从府天洞出来,继续向南,山势起起伏伏,海拔不断攀升,形成一个个马鞍状的山脊,连绵不绝,颇为壮观。可这样的山体为我们的旅途增加了诸多难度,一会儿攀爬峭壁,一会儿下探悬崖,真体会到过山车的滋味。尤其是,有几处悬崖既陡峭,又狭窄,再加上积雪路滑,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祸端。好在有文扬兄在前方开路,并不时提醒指导,关键时候帮我一把,总算有惊无险地翻过一个又一个崖壁。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攀登悬崖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回看起伏连绵的马鞍山

当我们来到马鞍山最后一个崖壁时,遇到一个50多人的驴友队伍行进方向与我们正好相反。他们的队伍拉得很长,强驴早已与我们擦肩而过,而弱驴还在黑牛寨的悬崖边大呼小叫地不敢下。暂且管不了黑牛寨那边,先考虑自己如何过马鞍山的最后一关。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马鞍山的最后一关

可是要过这一关,着实不易!这是一处断崖,得有20来米高,立陡立陡,垂直上下。中间只有几处换脚的地方,不仅狭窄,而且距离较远,脚够不着,眼看不见,手上也缺少抓握的着力点,只能扶着岩石的边沿,在文扬兄的提示下,一点一点地探索,真是步步惊心。曾经看过驴友的一些游记,很多驴友攀援此崖,都用起了绳索。

好不容易下到崖壁的三分之二,接着又遇到另一个挑战,那就是好几米深、两米来宽的天堑。天堑的北侧是平滑如墙的石壁,绝无攀援可能;天堑的南侧虽然也是石壁,但有手抓脚蹬之处。所以,必须从北侧石壁跨越至南侧石壁,可两米多宽的天堑不是轻易就能跨越的,一旦有什么闪失,小命难以保全!

好在天堑之上,横架着三根木棍,看样子是好心驴友为方便后来者而架起的简易木桥。木桥边,还有一棵长在崖间的松树可以利用。文扬兄手扶松树,脚踩木棍,像过独木桥似的越过天堑。然后,在文扬兄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学着他的样儿,胆战心惊地一小步一小步地挪过了天堑。等我身处天堑底部时,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涉险过关。谁成想,这还不是今天最难的路段,更险要的悬崖就在不远处等着我呢!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最后三位驴友下山

马鞍山与黑牛寨之间是一个垭口,过垭口后,接着就要攀登黑牛寨。黑牛寨海拔771米,是这附近海拔最高的山峰之一,仅次于邻的北黄尖子山,后者海拔804米。这是一段凸出的石脊,愈往前探便愈发狭窄,左右两侧皆为垂直的峭壁,最前端宽约1米,并在尽头陡然垂下。我们必须沿着这个石尖子攀上黑牛寨?天啊,看一眼都眩晕!我是有恐高症的人,尤其对两侧皆为峭壁的狭窄石脊心生恐惧。文扬兄率先爬到石尖子根下观察地形,并向我介绍详细作以介绍,让我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50多人的驴友队伍还在源源不断地下山,强驴早就走得不见踪影,弱驴们还在领队的护驾下,战战兢兢地一点一点向下移动,像蜗牛一样缓慢。当最后一位大姐走下石尖子,50多人的驴友队伍终于全部通过。他们每一个人经过我时,我都要询问一下石尖子的情况,从他们那里得知,这段路有三个难点:一是陡峭,垂直落差大,有两处手无抓处,脚无蹬处;二是狭窄,两侧悬崖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有风,让人摇摇欲坠;三是打滑,积雪成冰,脚下踩不实,很容易出溜。三大难点集合在一起,我用两个成语来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我提出调整路线,不上黑牛寨,改道下山。文扬兄也对我没有信心,正在犹豫不决之时,身后又有两位驴友赶上来,他们也是由马鞍山南行至黑牛寨。听说我有恐高,他鼓励我说:“我也有恐高,这个无法根除,但是可以缓解。不用担心,我在前面,后面有人保护,一定能上去。”他这么一说,真的激发了我的斗志,于是我振奋精神,斗胆迈开攀登的步伐。

说实话吧,真难!前面所说的三大难点,每一点都是严峻的考验。哪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坠下山崖。好在有三位老兄帮忙,总算是有惊无险地爬上石尖子。遗憾的是,为了帮助我,文扬兄没有拍下这段攀登的历程,所以也就没有照片与大家分享。

爬上石尖子,我不敢做丝毫停留,马上离开这是非之地,向更高的山顶攀登。再向上是土路,虽然坡陡雪滑,但因为有柏树围护,倒也没什么大碍。于是我们一路登至黑牛寨之巅。果然是一座山高林密的雄伟大山!周围群山环绕,南连北黄尖子山,北接会仙山,东望磨峪顶、梯子山,西望马头山、四角咀。北黄尖子山与黑牛寨比邻而居,两山之间有一个大约五六十米宽的U垭口垭口往北是黑牛寨,往南是北黄尖子山。山口两边都是万丈深渊,刀削一般,险峻骇人。

一直听驴友说,在黑牛寨山顶上,有一块标志性的石刻——黑牛石,黑牛寨的名字正是因为这块黑牛石而来。这是一块自然形成的、趴卧伏地的青色顽石,上书“餐霞”两个草书大字,笔划流畅,遒劲有力。不知是因为大雪湮没了碑刻,还是没有下工夫去寻找,总之我们并没有见到黑牛石,很是遗憾!

据传说,古时这一带有一头正在修炼的黑牛精,因有些贪财人想把黑牛据为己有,惹恼了黑牛精,于是便盘踞在山巅,时常下山到村里糟践老百姓的牲畜和庄稼。为了除掉黑牛精,老百姓便请来智公和尚。智公和尚借来神鞭,一鞭打掉了黑牛精的一只犄角;黑牛精元气大伤,又无处可逃,便化成一块趴卧伏地的大顽石,这便是黑牛石。后来,由于战乱频繁,不少绿林好汉在此安营扎寨。久而久之,当地老百姓就把这个座山叫做黑牛寨。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走下黑牛寨

在山顶附近,我和文扬兄告别了那两位帮助我登山的驴友,他们要转向北,奔会仙山,至西营。我们则要向东下山,寻访智公泉。智公泉位于黑牛寨东侧的山坡上,我曾经探访过两次,文扬兄还是第一次。

  智公泉位于智公泉村西,分上下两泉。上泉历史最为悠久,海拔最高,是早期村民逐水而居的地方。泉井位于山岩高处平台上,上有铁板覆盖。泉井下方砌长方形水池,水池已干涸。掀开铁板,只见盈盈水光,泉涌漾漾。据说该泉久旱不竭,清冽甘美,虽然现在是枯水期,可智公泉的泉水仍然汩汩流淌。难怪村民们要爬上这么高的山坡上定居,定是看中了这口绵延不绝的清泉。

走遍济南——踏雪黑牛寨
智公泉下泉

下泉位于村南水泥路边,系后来开凿,建有一个石砌长方形泉井,留有1米见方的汲水口,井口有铁板覆盖。井水旺盛时,溢入旁边的蓄水池,水池面积约500平方米,池南岸立有1997年8月镌刻的《智公泉天池》碑。泉不仅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还可浇灌果树农田。

本来我们还想穿过老柳线,到磨峪顶下的杜家坡村寻访“猿人石”。近两个月来,杜家坡的猿人石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着实火了起来。既然离它已经不远,不如顺便去探访一番。可我们到达罗伽水库时,恰好333公交车来到。于是我们改变主意,乘车到西营,找一家饭店,临窗而坐,一边吃酒,一边晒太阳,一边侃大山。直至酒足饭饱,方兴尽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