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我终于有机会登上照母山。
照母山是重庆市渝北区的一条小山脉,呈东西走向,曲折蜿蜒,起伏平缓,呈现出鲜明的丘陵山地自然风光。它拥有生态自然的环境、磅礴大气的景观、古朴清旷的风貌、精致典雅的格调、深沉厚重的文化,山上有塔,山下有湖,坡上脊上覆盖着密密的森林,移步易景之间,还能感受浓浓的文化蕴含——这就是照母山。
历史对照母山特别偏爱,千百年的时光披沙拣金,在照母山日积月累。说起照母山之名,源于北宋状元冯时行。冯时行(1100—1163),字当可,号缙云,北宋元符三年(1100)出生于恭州巴县乐碛(今渝北区洛碛镇),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逝世于雅州(今雅安)。祖籍浙江诸暨,为宋徽宗时期状元,被尊为“巴渝第一状元”。因力主抗金被贬,后来重庆结庐授课,并精心照顾母亲,此山遂称为“照母山”。山上至今仍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的牌坊,清润甘甜的孝母泉在此流淌。
文化是照母山森林公园最具韵味之处。照母山应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采取多品种混交、异年龄结构、多林层复合方式,栽植了近万株大树,打造了磅礴大气的植物景观。孝道景点模拟森林实景,在高差80多米、宽度30多米的登山台阶两侧及中间栽植40cm以上香樟、玉兰、枫香等大树,建成了森林梯步,形成了路穿林间,人行树下的森林韵味。香樟林广植香樟,呈自然无规律布局,四季常绿,是一道震撼的巨树风景。林下植草并安放休闲桌椅,供游人在林间漫步和休息。
山上的建筑均采取传统民居风格,庭、廊、楼、阁、塔、牌坊等形制俱全,与森林景观相得益彰。建筑布局匠心独具,数量控制严格,以精湛的工艺、考究的材料、传统的风格展现其别致格调。材料以原木为主,辅以当地石材,风格是传统的飞檐翘角、青瓦白墙、花窗吊檐中国样式。铺装选材考究,以火山石、汉白玉、黄砂岩、鹅卵石、青砖、青瓦等自然材料为主,采取传统铺装工艺。
建筑、景石、匾额、对联、题刻、植物作为文化载体,融入公园的地理环境、绿色背景,仿佛在无意间散落,流淌着气韵绵密的文化气息。整个公园公园气魄宏大,而不失典雅精致,温柔敦厚而又得个性神韵。
这里特别适合亲子游。明清时代的文物“节孝牌坊”“忠孝牌坊”,是保存至今的孝文化历史见证,“照母山庄”则是依据冯时行结庐照母演绎出的孝文化建筑,而樟树、萱草、孝顺竹、椿树是富于孝爱意义的植物,瓦当瓦头上用阳文铸有小篆“孝”字,黄砂岩柱础上则是阴文刻写的“孝”字,各个地方的楹联用中国书法和对联形制,宣扬
“孝”“
爱”。亲子乐园有12个石刻“孝”字,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均有,沿溯着汉字发展时序,同时铭刻孝经中的经典章节。园内还大量布置景石,上面是根据书法大家手迹刻写的诗词。所以,它不仅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游览的理想去处,也是对孩子进行孝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