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行——阿尔山上

标签:
阿尔山 |
分类: 山水游记 |
2018年9月4日一早,旅行社安排的面包车准时来到宾馆楼下,接上我们一行7人,从海拉尔直奔阿尔山而去。此行7人来自三个家庭,除了我们夫妻俩,还有上海的两口子和甘肃的祖孙仨。相比较而言,我和老婆算是旅游菜鸟,我二十多年来从未休过年假,从未与老婆携手旅行。这次东北之行,是我第一次休年假,不过时间很短,算上头尾的两个周末,也只有9天而已。另外两家可就厉害了,上海夫妇这次旅行要经历40多天,除了请下三周年假,还追加了事假,除了游东北,还要去俄罗斯、朝鲜等地,直到“十一”长假之后才返回上海。甘肃家庭也要游历20多天,年近七旬的老夫妇带着澳大利亚籍外孙女米娅,计划围着祖国的版图转上大半圈。
大家结伴而行,算是有缘;后来越混越熟,竟然还很投缘。尤其是年仅五岁的小女孩米娅,她聪明、漂亮、活泼、可爱,从海拉尔到满洲里、呼伦湖、大草原、阿尔山、漠河、北极村、哈尔滨,皆是一路同行。等从漠河返回哈尔滨的时候,米娅与我们已是依依不舍,抱着我的老婆不肯撒手,就像母女俩。
阿尔山市位于海拉尔正南约300公里。旅游面包车在草原公路上奔驰,沿路风景不断变换,蓝天白云之下,草场、森林、溪流、湖泊、羊群、工厂、麦田……就像电影胶片一样,一幕幕向身后闪过。
由于我们人少,旅行社没有给我们安排导游。好在开车司机很健谈,他祖籍山东巨野,听说我们夫妇是从山东来,更是亲切得不得了,一路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沿途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算是身兼二职吧。
一路行驶了四个多小时,中午12:00多赶到阿尔山市。我们在路边的旅游饭店用完午餐,继续向大山深处挺进。下午两点多,终于进入了阿尔山景区。

阿尔山景区大门
阿尔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一个县级市,它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年5月,“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阿尔山市上榜。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秀美、灵动、原始、独特,它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三点:一是独特的溶岩地貌。这里遍地都是火山喷发后遗留下来的熔岩石,或黑色或褐色或赭色,壁面粗糙,凸凹不平,千奇百怪;二是独特的林草植被。这里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厚实的草场与密实的原始森林连在了一起。这里有密密匝匝、色泽如雪的白桦林,有齐齐整整、伟岸挺拔的落叶松,有成片成片不同种类、混杂生长的原始林海,他们在峰峦叠障、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上涌翠竞秀、碧波万顷。繁茂的林木和丰美的水草,造成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外国游客赞誉“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三是阿尔山独特的水资源。这里湖泊密布,溪流众多,瀑布飞溅,云雾蒸腾,“阿尔山”的蒙语之意就是“圣水”,这里的水是大兴安岭深处最美丽纯净零污染水源圣地,每滴水皆源自3000米深部岩层,通过天然矿物岩层循环过滤,历经万年流淌,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呈天然弱碱性,口感甘冽柔滑,饮之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穿过原始森林进入大峡谷
大峡谷,也称为“柴河源”或“河源大峡谷”,位于阿尔山兴安林场东南20公里处的原始森林中,由南向北呈W状,长11公里,大峡谷底宽为30-150米,谷深30-130米,每公里落差20米。大峡谷主体为火山熔岩断裂带,由更新世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岩流,经受千百年的水流侵蚀后形成。

俯瞰大峡谷
地下涌出的山泉将熔岩侵蚀破碎,形成暗红色的河水。水流从谷底流过,河面宽窄不均,时而湍急,时而平缓,蜿蜒向北流淌,形成阿尔山三大水系之一-柴河的上游。峡谷中怪石嶙峋,飞瀑跌落,奇景众多。湿润的气候下,石块上长满苔藓类植物。两岸的野生植物物种分布较广,松树依峰而长,茂密矗立,整体景观绮丽雄壮。

大峡谷
驼峰岭天池,就是位于驼峰岭的一眼天池,其所在山岭形如驼峰,故得此名。大约30万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在峰巅之上留下了一口巨大的碗状山坳,天长日久,积水成渊,便出现一汪清澈的湖泊。它犹如一面明镜,辉映着蓝天白云、山峦丛林,于是人们赋予它一个极富灵性的名字——驼峰岭天池。

驼峰岭天池
阿尔山上直呼“天池”的景点有两处,一个叫阿尔山天池,又称天池岭天池,它离游客中心较近,一般游客们都选择就近游览此处;另一个叫驼峰岭天池,距离游客中心40公里,距离观天池处,海拔落差有400米左右,所以游客去的比较少。但是驼峰岭天池的景色非常美,它小巧、秀美,充满灵气。这里水面海拔1284米,池面呈长圆形,一头大,一头小,犹如人的脚丫形状。沿岸植被繁茂,松桦围绕湖畔,溢绿摇翠,一泓池水,赏心悦目,具有有典型的大兴安岭特色。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方便于游人观赏,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湖边沿岸铺设了一条长长的木板栈道,游客可沿着栈道一忽儿穿过白桦林、一忽儿越过松树林、一忽儿跨过熔岩区,从不同角度、方位观赏天池美景。


不同角度俯瞰驼峰岭天池
听景区工作人员说,驼峰岭天池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一是水深莫测,不敢让游人划船戏水,他们曾经勘测过,把测量绳的一端系上重物放在湖里,放下去300多米仍没有探到湖底,他们也曾向湖里撒过鱼苗,却没有养出鱼来,于是又把活蹦乱跳的鲫鱼投到湖里,这些鱼很快都不见了,既没看到鱼跃,也没有死鱼浮到湖面;二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天池水没有河流注入,也没有河道泄出,一泓池水却洁净无比,甚至水位多年不升不降。

天池岭天池全景
阿尔山地区有十几处像驼峰岭天池这样的高位火山口湖,是迄今在一个地方发现的世界上密集程度最高、数量最多的高位火山口湖。火山口湖是火山口中积水形成的湖,这种在封闭式的火山口中积水而成的湖泊,学名上叫玛珥湖。玛珥湖多呈圆形,直径一般为200—300米,也有小者直径几十米、大者直径上千米的。湖周围的火山口壁一般有几米到几十米高,湖水清澈平静,也有湖中无水的干玛珥湖。阿尔山地区比较著名的七个玛珥湖天池,分别是天池岭天池、地池、驼峰岭天池、双沟山天池、柴河源天池、银池和月亮池。据介绍,这几处天池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风韵——天池岭天池如同为大山佩饰的一枚心形玉坠,地池如同为森林磨制的一块玲珑圆镜,驼峰岭天池如同历史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双沟山天池如同远古遗留下的一颗青橄榄,柴河源天池如同为爱人暗送的一个柔媚秋波,银池如同给未来留下的一块绿宝石,月亮池如同嫦娥沐浴的瑶池。
虽然只游了驼峰岭天池,但我们觉得已经足够,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大脚丫”,更是一只明眸善睐的“大眼睛”。当你与驼峰岭天池深情对视,你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穿越悠远的时空,在亘古的时光隧道中,感受到原始、质朴、虚静、恬淡和恒久,你会在灵动的水光中,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和能力的宽度,感悟出什么是有限,什么是无限,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啊,驼峰岭天池,你是自然之眸!你明亮的大眸子,能够透视宇宙的奥妙、人生的真谛!波光粼粼的湖面,是你神采飞扬的秀目;湖边的水生树木,是你纤细柔长的美睫;四周草木葳蕤的群山和山崖,是你突出于其上的浓眉,你的黛眉、翠睫和蓝眸,以无邪的、澄明的、朴真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并让我们反观自身。

驼峰岭下山栈道
杜鹃湖,是在火山作用形成的堰塞湖。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湖泊通常有两种类型,即火山口湖与堰塞湖。火山口湖就是喷发后的火山口中积水形成的湖,堰塞湖则是火山流出的熔岩堵塞了河道蓄水形成的湖。像刚才提到的7个玛珥湖,如驼峰岭天池、天池岭天池等,都属于火山口湖。另外在阿尔山上,还发现6个堰塞湖,分别是杜鹃湖、松叶湖、鹿鸣湖、仙鹤湖、眼镜湖和乌苏浪子湖。杜鹃湖是堰塞湖的主要代表,因此我们选择游览此地。

杜鹃湖
进入景区,眼前呈现一片茂密的森林,高大挺拔的落叶松下,布满黑色的熔岩石,熔岩石的四周,随处可见黑乎乎的被烧焦的树干,或横七竖八横地躺着,或毫无生气地呆立着。它们似乎在告诫人们,这里曾被熊熊烈火所吞噬。1998年5月,阿尔山林区因雷击而引发森林大火,过火面积达1.3万公顷以上。大火烧了9天9夜,经过奋力扑打,加之利用林区上空普降小雨的时机实施人工增雨,阿尔山火场的明火才全部扑灭。20年后的今天,这些被烧焦枯树的残桩,和大火后次生林交杂一起,几多烧毁的树干平添了许多凄凉。

喷气碟
在通向杜鹃湖的栈道两边,分布着一些很特别的凹坑,坑边的提示牌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独特的火山地质现象——“喷气碟”。牌上附有简短介绍:“喷气碟,与喷气锥并生,是喷气锥的雏形。”喷气锥是一种国内外罕见的火山地质景观,是由火山气体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冲破表层间歇溢出,带动熔岩外掀在喷气孔周围堆叠而成。堆叠物会形成多种形态,有的喷气锥可以堆叠得很高。其外形远望似黑色宝塔,一座座耸立在翻花石中。锥体上细下粗,体内空心,顶端有孔,由层层熔岩饼垒叠而成。与喷气锥伴生的还有众多的由一层或几层熔岩饼组成的碟状、花冠状、坑状的喷气碟,它是喷气锥的雏形。今天能见到这么清晰的火山奇迹,比见到流星雨更加兴奋。

杜鹃湖畔的亭子



沿岸多有黑色火山石,有的浸入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湖中有一座由火山石堆成的半岛,蜿蜒向湖中延伸,状若鳄鱼,故得“鳄鱼岛”之名。湖面上长有浮藻,但据说水中无鱼,因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硫磺,不适合鱼儿生活。

杜鹃湖中的鳄鱼岛
石塘林,是一个位于天池岭东边的一个石林,其形成要归功于阿尔山这座至今仍在活动的活火山。距今1万年内,阿尔山火山爆发,滚烫的岩浆顺流而下,撞上了冰冷的哈拉哈河水。打头的岩浆遇水立刻凝固,而后来的岩浆仍源源不断地向前奔涌,于是岩块便层层堆积,在犹如波涛汹涌的熔岩海洋中,形成翻花石、熔岩垅、熔岩绳、熔岩碟、熔岩洞、喷气锥、熔岩陷谷、地下暗河等神奇景观。

石塘林景区大门
走进石塘林,顺着木栈道往前走,我们看到哈拉哈河的两岸,满是连绵不断的火山石,凹凸不平的地貌上,一堆一堆壅塞的火山岩怪石嶙峋,像假山一般千奇百怪。有的堆得很高很高,上面长满了苔藓类植物;有的散落在路旁,气孔里冒出了一棵小蘑菇;有的像利剑直刺天空,有的像武士持戟征战,有的像雄师狂奔捕猎,有的像苍龙潜伏深渊,有的像鱼鹰站立船头,有的像盆栽虬枝盘曲……真是步步有奇景。有时候我真想捡起几块造型体特的小石头来,带回家做鱼缸里的装饰物,可是马上又打消了念头,因为火山石中头离含有大量的硫磺,若将火山石放在鱼缸里,会毒死鱼儿的。


石塘林风光
来石塘林,你就会感觉到这里保持着非常好的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演替全过程在此都能看到。“呀,你们看!”突然,小女孩米亚尖叫了起来。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发现前面的一座巨型火山石上,一个棕色的肉团在飞快地移动着。一会藏在石后,一会站在石顶,当我们围拢上前,远远地观察这个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似乎并不怕人。它和人的巴掌差不多大,长得很像一只老鼠,耳朵很小,眼睛也不大,但它没有尾巴。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松鼠,有的说是兔子,意见难以统一。后来在一块提示牌上,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石兔。石兔又称鼠兔,其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又很像鼠类,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它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现存的石兔绝大部分都非常稀有,这次能多次欣赏其可爱的神态,真是有幸;可惜不小心误删了石兔的照片,真是失误!

哈拉哈河
石塘林不仅是一片石林,也是一片树林。你很难想象,在基本无土的石塘林里,高山柏低匐着身躯在岩石上伸展,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兴安落叶松挺拔俊秀,粗壮的盘根紧紧抱住火山岩,顽强地在岩缝中扎根;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满目疮痍的岩石之上,竟然生长出茂盛的白桦林,成群成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石头上长树,岩石与树木如此完美地融合,今日得见奇景,我不得不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潭峡,是我们在阿尔山游览的最后一站。它与天池岭遥相呼应。河床由火山熔岩石组成,湍急的哈拉哈河从河谷穿过,珠飞玉卷,形成特点各异的三潭美景,由上而下依次为卧牛潭、虎石潭和悦心潭,故称三潭峡。

三潭峡石碑
三潭峡是哈拉哈河的源头,景区内竖着一块刻有“哈拉哈河源头”的石碑。“哈拉哈”蒙语为“屏障”之意,由于西岸比东岸高,从河东岸看西岸如同一座长长的壁障在眼前,哈拉哈河由此地貌而得名。川流不息的哈拉哈河素有“爱国河”之称,该河发源于阿尔山景区内摩天岭北坡的松叶湖,流经杜鹃湖、石塘林,并在石塘林潜入地下,形成地下河,只听流水潺潺,却不见河水踪影。在石塘林潜流10多公里后,到三潭峡流出地面,然后由东向西流入蒙古国,注入中蒙交界的贝尔湖后,接着又折返流回祖国,因此人称这条河为“爱国河”。哈拉哈河属额尔古纳水系,全长399公里,汇入额尔古纳河后,又蜿蜒流入黑龙江,最后注入太平洋。

哈拉哈河源头石碑
三潭峡谷长约3公里,由景区入口下到峡谷,立即像是进入了仙境。峡谷里的哈拉哈河,或激流飞溅,或欢快奔流,或从容流淌。河床布满由大到小不等的火山熔岩,多数河段坡度大水流急,其下游还形成一个瀑布。岸边的栈道循河而行,三潭之间,弯路颇多,九曲回肠。两岸是枝繁叶茂的针阔混交林,峡谷南岸是陡峭的崖壁,北岸为玄武岩熔岩台地,奇花异草漫山遍野。面对三潭峡的美景,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难怪有人吟诗曰:神奇清秀三潭峡,清水汩汩绕山崖;喷珠溅玉何处去,魂系遥遥东海家。

悦心潭
三潭峡的游览路线是从下游往上游逆流而行,首先见到的是悦心潭。这是峡谷的尽头,哈拉哈河留到这里,地面豁然开朗,河面陡然加宽,坡度急剧加大,再加上流出峡谷时有一个90度的急拐弯,形成水花四溅、水声汩汩、水流湍急的壮观场面。看那欢快的水流,听那悦耳的水声,让人不禁心旷神怡,故名悦心潭。
再往上走是虎石潭。虎石潭的南岸,是白里透红的悬崖,长约百米、高度二三十米的岩石,犹如“赤壁”一般巍然屹立。石壁的表面有一层层纹理,如水面的涟漪,一圈套一圈,倒映水中,极似虎皮,如锦似绣。有人说,这就是虎石潭名称的来历。还有人对虎石潭作另外一种解释,说悬崖下面是清浅的潭水,潭水的下面,密布着形态各异的巨大岩石,宛如虎群在河中玩耍嬉戏,形成一个个小水涡。在虎石潭的上游,调皮的石头从水下探出头来,就像一群小虎崽不甘寂寞,跑出来与河水亲切地拥抱、推搡、纠缠、打闹,流水欢快地与虎石周旋,激起白色的泡沫,发出哗哗的声响。

卧牛潭
卧牛潭处于虎石潭的上游,南岸有一块巨石突入河中,形如卧牛饮水,河水行至此处,被卧牛石阻拦,拐了一个弯,然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继续从容地流淌。
三潭峡谷的景观,除了上述三潭,还有官印石、兴安第一松、兄弟树、哈拉哈河源等,一路走来,步移景换,美不胜收。
峡谷十分幽静,除了水声、鸟声等天籁之音,听不见其他声音,游人们似乎都不好意思打破这种静寂,说话都轻声细语。哈拉哈河水色深如墨,两岸的植被已是黄绿斑驳,现在是秋天了,植物的色彩就是要丰富一些。
由于今天我们还要赶回哈拉尔,不能在阿尔山逗留太久,所以游完三潭峡,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阿尔山,离开这座内涵丰富的地质博物馆,离开这片密密层层原始森林,离开这片纯净美丽的水源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