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济南——三十公里的徒步穿越

标签:
齐长城南部山区水帘峡西营孟姜女祠 |
分类: 山水游记 |
早上各自乘坐88路车到仲宫,会合后再乘坐812路车,沿锦阳川逆流而上,途经大小门牙、突泉、涌泉、四门塔等景点,过拐把湾、李家塘、桃科水库、簸箕掌村,直抵水帘峡。此时,水帘峡门口已是游人如织,一群群学生模样的孩子组团春游。我们不凑这儿的热闹,而是斜刺里向东南方向,沿着一条乡道上山。
簸箕掌山
时间不长,我们便到了长城岭垭口。长城岭上至今仍绵延着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始建于公元前685年,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比秦长城还要早三、四百年。它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全长1237.8华里。它像一把弯刀,将山东大地切割为齐鲁两块。《管子ˑ轻重篇》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就是说,齐长城的南面属于鲁国,齐长城的北面属于齐国。整个齐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周围峰峦叠翠,景色秀丽,十分壮美。不过今天我们的目的不是探访齐长城,而是越过长城岭,向东南进入泰安境内,穿过山谷,长途跋涉之后,再折向西北越过另一处长城岭,回到西营。
长城岭垭口处有一界碑,这边是济南历城区簸箕掌村,那边则是泰安岱岳区白家庄。站在界碑处,向西南张望,簸箕掌山就在眼前,五座山头弧形并立,形似张开的手掌,故而得名。簸箕掌山下有簸箕掌村,村子下游就是桃科水库,水库周围群山环抱,中间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犹如一面蓝色的镜子。
长城岭北侧的桃科水库

长城岭南侧的小白庄水库
越过长城岭界碑,进入泰安境内,那边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左右两边是高山耸立,中间夹着一条山道,顺着小溪蜿蜒下坡。此时我们已经远离尘嚣,感觉既安静,又干净。没有噪音烦扰,没有雾霾缠绕,早上的忙乱和躁动一扫而光,我们在一种轻松、通透的状态下慢步前行。路边栽满樱桃树、核桃树和板栗树,很多树都是年代久远,虽苍老年迈,仍坚忍不拔、毅然耸立。古树上挂有号码牌,估计都是经过编号而加以保护的。一开始,我们每见到一棵古树,就如获至宝,兴奋好一阵子,赶紧拍照留念。后来发现,山谷之中这种古树随处可见,慢慢地也就淡定下来了。
还有让我们兴奋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奇异的石头。这一带盛产泰山石,山崖边、河床里、道路旁、院落内、田间地头、村头村尾,到处堆满石头,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石上的图案更是惟妙惟肖。我们一边辨别石头的形状和图案,一边慢条斯理地往前走。中间遇白家庄水库、麦黄山风景区,这都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尤其在夏天,这里将会给炎夏带来许多清凉。由于今天安排的旅途有些漫长,为节约时间,我们没作过多逗留。

一路经过白家庄、斗门庄、勤村、竹子园村,达到彭家庄时,我们眼前横出一条南北大道,那就是243省道。沿着这条大道,往左拐是上港乡,往南则是下港镇。相传此地在远古时期曾为一片水域,有上、下两个港口,故名上港、下港。我们的路线是往北走,经西圈村、上港村,到盘坡村用午餐。
前面这段路走得太慢,驴头文扬对我们的表现很是不满,多次催促无效之后,他一声令下:“急行军!”好家伙,只见他几步抢到队伍前头,甩开双臂,迈开大步,健步如飞,很快把我们甩出一大截。文扬曾在野战军服过役,如今仍有野战兵的风采。这可苦了我们几个,步幅小、步频慢,导致我们的速度提不上去,经常需要小跑一阵,以免被拉下得太远。很快,我便大汗淋漓,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走到西圈时,已有些吃不消,脚板、脚踝、膝盖、大腿都隐隐作痛。走到上港村时,我几乎丧失继续行走的意志。但文扬并没有停下或放慢的意思,仍然保持一个速度,抬头挺胸,勇往直前。我只好咬牙坚持,拼尽全力跟上文扬。老宋的状况不比我好,他体重大,每走一步,要比我们消耗更多的热量,平常走路还行,一旦急行军,可就吃不消了。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由于他们三人都喝了酒,我就自觉地走在前面,一边问路一边给他们加油。他们微带酒意,有时面对群山吆喝几嗓子,有时和附近村民玩笑几句,小项甚至从老乡手里接过推车,有模有样地推起来。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而且又开始上坡,下午对我们的考验可能更加严酷。
果然如我所料,随着海拔的升高,坡越来越陡,路越走越长,弯度越绕越大,我们的体力越来越难以支撑。我虽然走在头里,但两脚疼痛,两腿就像灌满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耗掉许多热量,消磨掉许多意志。就在我准备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前方有一骑行驴友向我们喊话:快到垭口了!大家加点油!这句话效果奇佳,连一直落在后面的老宋都来了劲头,我们加快脚步,终于到了王家庄的长城岭垭口,这是我们今天第二次越过长城岭。

站在长城岭垭口,看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峰奇伟,深谷环绕,林木掩映,草丛茂密,一派森严气象。西营境内的齐长城遗址有7段,总长805米,其中藕池、王家庄两村占了一大部分。如今,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齐长城仍透出历尽沧桑的深邃和遥远,随着山岭逶迤绵延,伸向远方。

此处垭口建有孟姜女祠,古代盛传的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哪里人?她哭的是秦始皇筑的长城吗?追究起来很有趣味。孟姜,按先秦的女子称呼,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她与春秋时的齐国君主为同族。“孟”这个名字是排行的称谓,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小称“季”。孟姜就是“大姜”。朱熹注云:“孟,长也,姜,齐女”。按现代的习惯称呼就是“姜大姑娘”,所以孟姜女一名,是指一位齐国女子。再有,孟姜女哭的也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据《山东通志》、《济南府志》记载:“人们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清初学者顾炎武《山东考古录》云:“余过长清县之长城铺,见有杞梁妻祠,乃列圣母娘娘诸像不下十数,而人尚呼之为姜女庙。”齐长城边的孟姜女庙有三处,可惜除了王家庄的这一处,其他两处都已经看不到了。
越过长城岭垭口,就是一路下坡。虽然不如上坡那么费力,但是我们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都要咬牙坚持。好不容易下了王家庄水库,到了王家庄,我们在那里补充点水分和热量,稍作休整,继续前行。也许是因为太过劳累,我们几乎每遇到一个人,都要问同一个问题:“到西营还有多远?”

终于走出了王家庄村,当看到降甘村的牌子时,我们已经走上了梯子山路,沿着路边的锦绣川顺流而下,前方就是西营。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徒步走这么远的路,虽然很辛苦很辛苦,但却一直没放弃。事后回想起来,感觉自己还有点意志力,还没有颓废沉沦到老朽的地步。路,是我们自己选的,既然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就一定要心无旁骛地坚持走下去。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埋怨后悔,更不能畏而却步。我们应该微笑着对自己说:“我只能这样坚持下去了,哎,真是拿自己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