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渔《芙薹

标签:
历史诗词收藏文化文学 |
分类: 诗词 |
{续上}
2. 李渔《芙蕖》
2.
李渔《芙蕖》:梅雨与物候的生态对话
原文: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节选自《闲情偶寄?芙蕖》)
芙蕖
赏析:
生态观察:李渔以科学视角记录梅雨对芙蕖生长的影响,“自夏徂秋”
的花期跨越梅雨季节,体现植物与气候的共生关系。“飘飖之态”“袅娜之姿”
的描写,将梅雨的湿润转化为芙蕖的动态美感。
实用美学:“可目者也”
的评价,将梅雨与观赏价值结合,突破传统诗词中梅雨的愁绪框架,展现明清文人对自然的多元审美。
前一篇:1.王士祯《真州绝句》
后一篇: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