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墙絮语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文学艺术 |
分类: 文学 |
花墙絮语
三月风起时,我总爱站在园子里看那道云纹花墙。青砖砌成的菱形花窗间,凌霄的藤蔓正沿着镂空的纹路攀援而上,新抽的嫩叶像一汪碧水,在砖石间蜿蜒成翠色的溪流。蓦然想起幼时外婆牵着我走过弄堂花墙,砖隙里探出的野蔷薇沾着晨露,凉丝丝地蹭过脸颊。
江南的老匠人砌花墙,讲究
"借天光,引地气"。他们用糯米浆掺入石灰作粘合剂,砖块错落相叠如鱼鳞,既留出通风的孔隙,又暗藏排水的沟槽。记得苏州耦园有面蝴蝶纹花墙,春分时节,日光穿过砖雕的蝶翅投影,恰好将园中芍药的影子接引到回廊深处,仿佛真有无形之蝶在衔花起舞。
如今新式园林里,钢构与玻璃重塑了花墙的骨骼。我在某处生态园见过用回收陶片拼接的
"百衲墙",深浅褐色的陶片如飞鸟的羽翼,其间嵌着光伏玻璃收集阳光。暮色四合时,墙体内的光纤渐次亮起,竟模拟出萤火虫明灭的光轨。传统花墙的魂魄,正在这些光影魔法中悄然苏醒。
前些日子参观植物实验室,看见培养皿中的发光苔藓在呼吸间变换颜色。科学家说未来或许能让藤本植物按预设图案生长,当月光掠过智能花墙,那些发光的叶脉会自动拼出观星图谱。我忽然期待起某个清晨,露水从纳米涂层的砖面滑落,唤醒墙体内休眠的投影系统,让整面花墙化作流动的电子水墨画卷。
砖缝里钻出朵鹅黄的迎春花,打断了我的遐思。这朵小花与实验室里的发光苔藓,与钢构幕墙上的光影,与外婆记忆中的野蔷薇,原来都是时光长河里闪烁的粼光。当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花墙间对话,我们终究会找到那条让美生生不息的路径。
前一篇:春之晨韵初起
后一篇:春雷在古诗词中的独特韵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