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3

标签:
历史旅游收藏文化艺术 |
分类: 旅游 |
绍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三)兰亭:墨香四溢的书法圣地
兰亭,坐落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郊区的兰渚山下,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朝圣之地,也是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兰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而得名兰渚山。到了东汉时期,这里设立了驿亭,“兰亭” 之名由此而来
。然而,真正让兰亭名垂青史的,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那场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时,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 41
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文人聚会。他们列坐于曲水两旁,将盛有酒的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顺流而下,觞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作不出诗的则要罚酒。在这场充满雅趣的活动中,众人共赋得
37 首诗,王羲之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为这些诗作写下了序言,这便是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集序》
。其书法风格飘逸流畅,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仅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更蕴含着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如今的兰亭景区,占地面积 13
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紧凑而灵活,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景观,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踏入景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雅士齐聚的时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鹅池,池边几只大白鹅悠然自得地游弋着,它们洁白的羽毛和优雅的姿态,让人不禁联想到王羲之爱鹅的故事。相传王羲之非常喜爱鹅,认为鹅的形态和游水姿态对他研究书法很有帮助,他曾从鹅游水的体态美中演变出了书法的线条美
。鹅池旁的三角亭下,矗立着一块 “鹅池碑”,上面的 “鹅池” 二字相传是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的合璧之作。“鹅”
字娟秀挺拔,是王羲之的手笔;“池” 字则较为粗犷豪迈,是王献之补写的,父子二人的书法风格在此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便来到了兰亭的核心景点 —— 曲水流觞。这里有一条 “之”
字形的曲水,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文人雅集的盛事。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 “曲水流觞”
四个大字,见证了岁月的变迁。站在曲水边,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当年王羲之等人围坐于此,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的场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中的描述,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继续前行,便能看到兰亭碑亭,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四角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碑上的 “兰亭”
两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块碑曾被红卫兵砸成多块,后来在 1980 年修复时,中间部分缺失,留下了遗憾,“兰”
字缺尾,“亭” 字缺头,却也因此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由于许多民众喜欢用手触摸这块碑,如今它已被摸得十分光滑,故而又被称为
“君民碑”。
除了这些著名景点,兰亭景区内还有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等建筑。流觞亭是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建,歇山屋顶、青石台基、木雕门窗,四周环廊,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韵味。御碑亭内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正面刻着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集序》,背面则是乾隆皇帝所作的《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对兰亭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王右军祠是为纪念王羲之而建,祠内陈列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他的评价,让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兰亭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书法艺术的殿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绍兴都会举办盛大的兰亭书法节,这一传统始于
1985 年
。届时,来自海内外的书坛名家、书法爱好者齐聚兰亭,共同参与晋圣、修禊、曲水流觞、书法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在兰亭挥毫泼墨,交流书艺,传承和弘扬着中国的书法文化。书法节期间,整个兰亭沉浸在浓郁的墨香之中,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雅士们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书法名家们现场创作,笔走龙蛇,墨韵流淌;也可以参与到书法体验活动中,亲手拿起毛笔,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欣赏到各种书法展览,领略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待续)
前一篇:绍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2
后一篇:绍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