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明亭下坡,行约200米,便可见到花神庙。它建于1931年,庙三楹,原祀有白玉石花神“女夷” 像一尊,髙髻云裳,肩锄携篮,姿态端丽。女夷即花神,为古代神话中人物,故郭沫若《咏鼋头渚》有句:“女夷风正遒。”
P02
P03
P04
P05
花神庙曾毁于“文革”,后重建。1980年,王能父重书花神庙额,并从梅园移来一尊汉白玉天女散花雕像。原柱旁壁间,多有名士题咏。
P06
P07
现在的花神庙为硬山顶卷棚式三开间平房,有檐廊,廊檐下悬“花神庙”额。
P08
P09
门两旁挂一板联:春色斗燕支,天教万紫千红,都归玄宰;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合住神仙。此联为1926年丹徒名士殷松年所题,武进名书家唐驼手书。
P10
P11
庙内中间有一佛龛,龛内供金色花神立像一尊。
P12
P13
龛上方为“天和众芳”额,两旁有一副刻联:楚娃汉女,妙尽国华,都是蕊宫神姝;瑶圃芝田,曲成仙葩,竞作花界天人。
P14
P15
P16
龛的两旁是汉白玉雕的花仙十二使像,十二花神是中国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节。
P17
左边的六位是:山茶仙使、菊花仙使、凤仙仙使、杜鹃仙使、樱花仙使、梅花仙使。
P18
P19
P20
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历代文人墨客赏玩百花仙子,文笔下竟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渲染出了十二个月的花神来,使得一年中“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了。
P21
右边的六位是:杏花仙使、兰花仙使、荷花仙使、桂花仙使、芙蓉仙使,腊梅仙使。
P22
P23
P24
P25
P26
花神庙处于密林之中,少有游客涉足,是鼋头渚藏在深闺中的一处历史景点。作为无锡本地人,我也是为了拍这个庙的专题,第一次涉足,还找了两次才找到它。
P27
P28
P29
花神庙的下坡是“具区胜境”,左有荷花亭,右有长春桥,是鼋头渚赏樱的最佳处所。
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