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李煜与纳兰
性德谁更胜一筹?
李煜对政治一窍不通,只能够成天泡在后宫,和自己的妃嫔们莺歌燕舞,饮酒作诗。就这样,最终赵匡胤终于来到了都城脚下,李煜一夜之间也成为了亡国之君。
我们熟知的一些经典的词作,都是李煜在亡国之后所创作的。比如说那种流传千年依然经典的《虞美人》,更是被人谱成歌传唱。但其实李煜在早期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词,那就是《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整篇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是非常忧愁悲苦的,但是奇妙的是,这首词全篇都没有直白的描写出忧愁的句子,但是依然能够将自己愁苦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李煜用山水、枫叶、大雁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非常清冷的秋景图,并且,运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了文章中夫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词也成为了经典,六百多年都没有人敢模仿。
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一位少年打破了僵局。他就是康熙身边的侍卫,纳兰性德。当时的纳兰性德跟随皇帝祭祖,一天晚上看着漫长的寒夜,实在是睡不着。旅途的孤独让他思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于是模仿了李煜的诗词,没想到成为了经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在开篇就通过山一程化静为动,让人感到惊艳。这首词虽然是仿照的,但是无论是风格还是意境,都能够与李煜媲美。
纳兰性德把路途的遥远充分的表达在了纸上,匆忙赶路的时候并没有时间去想念家乡,但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遥远的路途加上风雪,让人感到倦怠,更加思念家人。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