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非遗:井陉绵河水磨

(2017-03-23 09:32:01)
分类: 2历史勾沉
http://s7/mw690/006kW0kYzy79IQd1gZU06&690

http://s9/mw690/006kW0kYzy79IQd4nuo68&690

http://s10/mw690/006kW0kYzy79IQd79Lr39&690

http://s9/mw690/006kW0kYzy79IQdaTawe8&690

童年是在井陉绵河边的小村度过,常年吱吱呀呀转个不停的磨,就像一首永不停息的童谣。近年,每次经过绵河边,发现陪伴儿时记忆的磨,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远去。童年的忆,激发对磨前世今生的探索

 

农耕文明水磨有力见证

井陉绵河水磨,20096月被列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磨,靠巨大的冲力来推动的水利机械,它适用于有一定落差、水量充沛的地方,利用流水的巨大势能推动水轮转动,通过轴将动能输送到磨盘将米、麦、豆磨成面。石磨分为上下两扇,一般磨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下扇固定上扇能旋转而水磨则是上扇固定,下扇旋转,把加工物碎。在近代机器磨坊之前,水磨是最先进、最省力、最方便的磨制工具,它利用水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人类的农耕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水磨运用大量的轴、轮等机械,充分体现劳动人民在机械应用上的智慧。

水磨用水力作动力,根据民间说法,水磨起源于东汉年间,时至晋代就出现了。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水转百戏大型歌舞木偶机械,应该是根据当时流行的水磨而设计。祖冲之在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498)于建康城(今南京)乐游苑造水碓磨,也是以水轮同时驱动碓与磨的机械。几乎与祖冲之同时,崔亮在雍州 “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这是水磨的最早明确记载。

 

中期 水磨荣鼎

井陉绵河经过南峪、乏驴岭蔡庄、天长、河东、庄旺等地在北横口与南来的甘陶河一起汇成冶河。绵河水磨鼎盛时期是在清中期,当时沿河水磨几百盘,蔡庄村最多时有18磨。在绵河两岸把水磨俗称老磨,男女老少都懂得一个基本知识,就是老磨磨出的面细腻口感好,存放对头一年也不变质。 

绵河水磨分两种类型:老磨和季子磨。老磨距河道较远、不易被洪水冲毁的位置,一年四季都可以持续运营,效益较好。季子磨设在河道旁边,为防止河涨水冲毁,在小满之后就将其拆掉,待到雨季过后再重新安装起来运行,由于与季节有关,俗称季子磨。季子磨也要碰运气,遇上洪水暴发被冲毁后就不能干了,只能等到汛期过后再重新筑坝引水。如果汛期洪水量不大,运气好时一年能有八、九个月可以经营。

 

民国年间有一百三四十家

绵河水磨众多,人们利用流水冲动水轮旋转的原理,替代畜力、人力推动磨扇运转,或者碾磨粮食,或者碾磨木粉,用于制作佛香。绵河水磨在结构上主要由压扇、磨盘上扇、磨盘下扇、轮柱、水轮、铁蒺藜(锥股)、木筛、连杆、粮斗、立柱等部件组成,都修在河的岸边近侧。当选定地址后,砌碹石洞,洞下流水,洞上搭建磨房。制作圆形水轮平卧洞下,轮柱直通屋内与石磨的下扇相连。水由洞旁入水口流入,冲击水轮旋转,带动石磨下扇放置,石磨上扇用铁链紧缚在木桩上,如此使得所磨的材料由上扇徐徐流入石孔中经过石磨的摩擦,成粉而出。

《井陉县志料》的记载:民国年间,井陉境内的绵河长约百里,而且上游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沿河乡村设置水磨经营水力加工业者,有一百三四十家。随着历史变迁,水磨逐惭进入鼎盛时期。以前绵河两岸流传俗话,“家有连轴转,赛过做知县”,形容经营水磨的满意和富足。

 

绿柳掩隐荒草中废弃的古磨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全国兴修水利工程,山西将娘子关大部分水源抽回本省境内,井陉县 “引绵河水上山”灌溉农田,绵河时常出现断流,遇有汛期洪水暴涨,水磨就不得不停产。再加上电磨的挤压导致沿用多年的绵河水磨的停废绝迹。绵河道内长满了芦苇,不时看到一条杂草灌木掩没的引水河渠伸向废弃的老磨房,破落的旧磨房只留下残垣断壁巨大的磨盘随意躺在河道里,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在南峪、乏驴岭、蔡庄,荆蒲兰发现河道中有个老磨房在运,走进昏暗的磨房,轰隆的响声传入耳鼓,弥漫着刺鼻的木粉味,一盘巨大的石磨在艰难地转动着现存水磨,已经不磨粮食,专磨木粉,当地俗称香面,是制做蚊香、佛香卫生香的原料。把灌木树枝用粉碎机加工成碎段,用水浸泡三天,捞出来直接上磨,一般反复磨五六遍才能成标准木粉。一天可磨三、四百斤,专供外地制香厂来车回收。主要供给宁晋、城、沧州、高碑店等地制香的客商,闲时也给村民磨些玉面、豆面等。近年,古老水磨艰难传承着,几乎绝迹。仅存的水磨成为影友们“考古”的珍贵活化石。

 

困难重重,水磨在艰难传承

    目前,水磨面临着重重困难最大困难是封山育林,加工香面原料是满山坡的野灌木,当地人叫林榔。林榔收购困难,成本越来越高了。砍伐林榔要爬山越岭,非常辛苦,2014100斤的收购价是22元,好劳力一天能割300----400斤,66----88出轻松打一天工,能挣100多元,谁愿意受这苦这罪?

传统的水磨工艺,作业环境非常差。香面磨到第三遍以后,磨房粉尘飞扬,让人喘不过气来,给看磨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夏天是磨房最难过的日子,每天都和蒸笼一样”,看磨工人平时两班倒,身处严重的粉尘环境中,每天工资只有35元,干满一个月1050元,勉强维家里的生

水磨一天24小时连轴转,不能离人,多数人嫌这又脏又累,只有些老年人家庭有特殊原因走不出去的人无奈来此做工。现在看磨都是老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坚守着磨房。水磨老板每天必须亲自打理水磨,他们苦笑着说,现在是“家有连轴转,老板也得干”。

 

动脑动手,改造水磨传统工艺

    蔡庄65岁的吴忠义,自豪地介绍他的发明改造项目。吴忠义有两盘,他原先把粗加工,细加工都是在一盘水磨上完成的。现在呢,他把水磨的工艺和结构进行了改把两盘磨作了分工:一盘磨专门负责粗加工(称为a,另一盘磨专门负责细料磨加工(称为b),具体的说,就是负责粉尘严重的后几遍加工。同时,他对b料装置改造成为了半自动化,工人只需每一个小时进去加一次料。这样,看磨人主要看管a磨,每小时捎带b磨加一次料就可以。即一人看两盘水磨,主管a磨,兼管b磨。

两盘磨由六个人减为三个人,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每小时进b磨加一次料就可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省下34工钱又极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真是天大的好事啊!人们都赞扬吴忠义爱动脑善动手,是对传统工艺的大胆改进,吴忠义不好意思的说:经营三十多年了,每天都考虑这个事了!

据消息灵通人士介绍,有的村正在规划下大力改造老磨工艺和产品,志在必得。我听到此消息,非常兴奋。河北非遗------井陉绵河水磨,古老的业面临即将消失,又看到新的曙光了。

  

   2017年3月23日《中国网 中国视窗》文侯福顺  图王会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