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0年,孔子的弟子子路镇守龟山,引导人们在村东沟壑上植菖蒲。后来,“子路守山植蒲”传为佳话,家喻户晓。 东蒲村东沟壑上有一座古石桥,全部由青石铺设,二墩三孔,俗称东大桥,大清光绪年间重修,至今保持完好。过去,南部玉皇山泉水经此桥曲折下流,蜿蜒回转,至北谷里村南纡折西流,汇入月牙河,民间称之为九曲沟水。相传,子路守山时重视农业生产,修水利建石桥,挖通九曲沟。有道是:“一代先贤仲夫子,率众乡邻把沟建。上下十里免水患,千亩洼地变良田。”子路疏通九曲沟后,发现地势环境复杂,雨季来临时常受玉皇山泉水的冲刷,不时的有积水现象,因此寻找适宜沼泽地和沟溪边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征求老师孔子的意见后,子路带领乡亲们在九曲沟边种植菖蒲,开启农业生产的新篇章。 子路在此植菖蒲意义深远。之后,孔子学周文王吃腌制菖蒲,吃了三年才习惯。三百年后,菖蒲与封禅联系在一起。据《封禅书》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父,征发齐鲁的儒生七十人为随从。由于先前封禅的礼仪已废,众儒生有的建议说:“古时候封禅,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是怕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把地面打扫一下,就作为祭祀场地,是由于容易办到、易于遵行的缘故。”秦始皇听后没有采纳。据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谋求仙道,元封元年封泰山禅梁父后,移栽九曲沟边的菖蒲至皇家园林,经常服用,期望长生不老。 子路“守山植菖蒲”是善政,必然得到大家的拥护和赞扬。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和子路,把梁甫山下九曲沟旁的村子起名为蒲家庄,唐代人烟惭多,分为东蒲、西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