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下一个十倍股?
(2021-07-11 22:02:07)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研究 |
去年东吴证券的一个研究员搞了一个A股10倍股研究专题,研究A股从2000年至今曾创下十倍涨幅,而且至2020年6月30日,依然表现优秀的十倍股,然后针对这些10倍股进行集中研究,分析它们存在的共同特征,最后依据这些特征筛选出了一批未来的10倍潜力股。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研究内容。
据作者的研究:筛选 2000 年至2020年6月曾创十倍涨幅且至今表现优秀的十倍股 120 只,占全 A股3.3%,作为 A 股十倍股样本。
这120个十倍股中:
1)自起始日以来最大涨幅均值 45 倍,至2020年6月涨幅均值 32 倍;
2)十倍股牛市中涨幅更高,熊市中回撤更小,具备足够安全垫;
3)创十倍股价,用时均值 8 年,60%十倍股用时在 30-120 个月;
4)每涨 50%成为十倍股概率提升,五倍股成为十倍股概率 43%;
5)十倍股前后期每涨 50%用时18 个月,中期涨 50%
14 个月。
利用这120个十倍股的样本,他们继续拆解了十倍股的一些共性特征。
特征一
牛市涨的多,熊市跌的少
东吴证券的研究发现:十倍股的股价走势跟市场有比较高的关联性,也就是牛市涨的多,熊市跌的少。这个还是比较符合优质股的特征的,牛市里进攻性更强,熊市里有内在价值充当了足够的安全垫,跌幅也会明显小。
特征二
平均8年走成十倍股
中间可以大胆追涨
以十倍股上市后一年作为起始日,以股价涨幅达到十倍作为终点,十倍股平均用时100个月,大概8年左右,大部分个股集中在即3-10年。
而且十倍股的数据,解决了那个普遍的问题:已经涨了N倍能否追涨?
答案是可以追涨,在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行业地位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达成十倍股的速度会加快,时间会缩短。
特征三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少
质押少,定增重组更多
十倍股样本中民营企业 53 只,占比 44%,国企 47只,占比 39%,国企和民企平分秋色,这倒是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在一般的认知中,都会觉得国企的经营效率更差一些的。
另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略低于全部 A 股,但大股东持股波动更大,稳定性更低,且第一大股东累计质押数占持股数比例明显低于全部A股,说明十倍股大股东资金诉求及压力更小。
不过公司的并购扩张则明显高于全部A股,这个也好理解,对于企业,尤其是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除了公司的内生增长,外延式并购扩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业绩成长模式。
特征四
管理层薪酬更高,但占利润比重更小
十倍股管理层的薪酬普遍更高,但占利润比重更小,颇有点高薪养廉的感觉。
特征五
高研发投入、高专利产出
10倍股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明显高于全部A股,同时,它的专利产出也是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
这一点倒是比较好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舍得在研发上砸钱的企业,才有机会建立比较强的竞争力。
特征六
业绩稳定,净利润年化增速23%
高毛利,高ROE
股价归根到底是价值的体现,10倍股绝大多数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业绩支撑。
从东吴证券的统计,十倍股从起始日至2019年归母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的中位数为23.1%,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9.3%,而且很稳定。毛利率的中位数均值为30%,也是明显高于全部公司的。
另外,十倍股ROE过去20年均值的中位数12.8%, 明显高于全部 A 股的 6.6%,主要原因是净利率比较高,加上资产周转率也比较高。
特征七
现金流充足
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企业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没有现金流,这在高科技行业中上是最明显的。
高科技企业发展早期虽然有现金流,但在快速做大用户和业务规模时,需要大量投入,很难赚钱,但资本市场对它们未来的预期非常高,往往股价方面也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特征八
起步小市值,高估值
长期高α低β、高股息
十倍股起步主要集中于 30 亿元以下小市值。这倒是很好理解,毕竟30亿涨10倍也就300多亿,不过这是过去的市场风格了,这两年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市场对小票是越来越不看好了,相反,这两年从几百亿飙到几千亿的股票也不少,所以小市值这个逻辑值得商榷了。
高估值方面倒是很有意思,十倍股起步 47 倍 PE 高估值,往后逐步消化为低估值,这应该给我们一个启发,对于高估值应该有适当的容忍性,核心还是看公司业务长期的发展潜力。
特征九
科技、消费是主阵营
行业轮动服从产业更迭
十倍股主要分布于消费和科技行业。另外也服从产业周期轮动规律,比如1990-2000 年的消费制造时代,2000-2010 年的工业制造时代和2010年至今的智能制造时代,十倍股行业往往集中于产业周期中的主导产业。
这也挺好理解的,科技主要是爆发力惊人,消费则是永恒的需求,而且产业周期轮动,也正常,尤其A股这种炒作色彩明显的市场。
四步拿住十倍股!
01
那就是持股,你要拿得住呀
东吴证券的10倍股研究专题里提到10倍股的达成,平均要花8年,大部分集中在2.5~10年这个区间段。
因为报告是研究10倍股特征的,所以对这一点并没有做更多深入的研究,但这一点却值得大书特书!道理非常简单,想要成功抓住10倍股,最重要的一点是持股。
凡是炒股几年的,基本都买过一些10倍股,只是没有拿住而已,大家可以去打印一下自己的交割单验证一下,很多都是小赚则跑,或者割肉出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都买过10倍股,却没能拿住?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想要拿到10倍的,必须搞清楚的。
02
为什么拿不住股票?
最主要的原因是买入之前对标的的认知还不够彻底。
投资者买入决策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好基本面的,有参与题材炒作的,有看K线走势的,不一而足,而且很多人是非常随意的,可能连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只是因为盘中看到拉升了,脑袋一热就冲进去了。
因为贪婪杀进去了,后面股价下跌了,或者继续拉升了,他们可能就会因为恐惧,而不知道如何操作了,尤其那些先拉升后大跌,或者先大跌套牢一阵子,然后拉升到成本价上,基本上,一般的投资者手里的筹码就会跑的干干净净的。
贪婪和恐惧等人性弱点,会一直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如果想要拿到一个10倍股,我们就必须使用一定的策略来对抗这种人性的弱点,具体下来,有几个步骤是必须做到的。
拿住10倍股的第一步:确认买入逻辑
为什么会卖掉?因为害怕下跌。为什么会害怕?因为不确定。
所以,想要拿到一个10倍股,就必须增强确定性,首先买入之前,就必须对买入逻辑有充分的
那么我们要想拿到一个10倍股,就必须在买入逻辑这一块先解决清楚,我们必须对这个公司位的基本面有尽可能充分的了解。
比如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所在的行业市场空间有多大?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公司在行业里处于方面地位?公司在行业里的竞争力如何?行业里的竞争格局后面将如何发展?公司发展会不会有什么隐忧?诸如此类的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有机会拿得住。
为什么说有机会,而不是一定拿得住呢?
因为真实的投资没有那么简单,不说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和事实有偏差,即使研究和事实符合,公司所处的行业空间非常大,公司在行业里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也不代表着股价就一定会如预期那样的大涨。
完全有可能因为市场风格的问题,系统性风险等因素,股价被压制,而且时间有可能很长,甚至长到让你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分析判断是不是对的?之前的买入逻辑很可能会动摇,动摇了就可能就拿不住。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拿住10倍股的第二步:验证买入逻辑
当股价的走势跟预期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做第二步了。
先再次仔细研究公司的基本面,重新审视一下之前看好的逻辑有没有问题?然后开始做调研,去确认逻辑有没有问题。
尽可能多找一些券商的调研报告,如果时间精力允许,也可以自己去跑线下调研,当然了,如果是消费品公司,那最简单,可以线上线下,以及跟亲朋好友了解公司的产品,公司口碑等。
还可以去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者如果公司有参与券商的策略会,都尽可能去了解一下,观察公司的管理层是不是靠谱?
总之,要尽可能的通过研报之外的信息去增加对公司的了解,验证买入逻辑的可信度,如果验证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那就继续持有或者加仓就好了。如果重新审视后,发现买入逻辑被证伪,就得考虑止损。
拿住10倍股的第三步:远离市场
离市场远一点,离公司近一点!
人性是不能挑战的,如果离市场太近的话,特别容易经受贪婪、恐惧等各种情绪影响,很容易在这个过程就对标的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从而丢失了筹码,而实际上,公司什么都没有变,变得只是心境而已。
为什么过去十几二十年,买房的人基本都是赚钱的,而买股票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除了过去十几年房价逆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流动性!
相比房子,股票的流动性好太多了,这本是股票的优势,但事实却是,流动性太好是导致很多人亏损的主要原因。
股票今天买了明天就可以卖,甚至可以下一秒就卖,点点手指的问题,很容易就追来追去的,满足了操作的瘾,最终却亏损累累。
而房子要卖出去最快最快也得几个月,而且要跑各种流程,而且金额又大,税费也高的惊人,除非是专门搞房产投资的人,不然没有几个会不断买卖,死拿着,反而赚到钱了。
所以,学会适当的离市场远一点,远离K线这个魔鬼,离公司近一点,看清看懂一个公司,有信心拿的更稳,最终赚钱的概率就会更大。
拿住10倍股的第四步:破釜沉舟
10倍股可遇不可求,能死死拿住10倍股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这种人一般比较“狠”,所以要想拿住10倍股,也要学会破釜沉舟。
比如说一个公司,你经过研究后,觉得各方面都非常合适,未来成为10倍股的可能性很大,你又怕自己拿不住,这个时候,可以专门拿一笔钱,规定必须拿到公司实现10倍收益,在此之前绝对不会卖掉,如果逻辑错了,亏完了就亏完了,就当这个钱没有了。
如果公司真的如预期那样,那你就有机会实现十倍收益了,当然了,也有可能真的亏完了,所以买入之前,必须对公司由非常透彻的研究。
03
降低一下受益预期,或许更快
通哥自己也没有抓住一个十倍股,本来没有资格来写这篇文章的,但因为亲眼看到身边一个很“狠”的朋友,就是用了上面几招在两三年内实现了十几倍收益,证明了这几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用的。
当然了,这个真的是要看人的,十倍及以上的收益,对个人的研究能力,持股能力,考验等都太大了,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行为。
能实现十倍收益的人都不一般,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降低一下收益预期,比如不拿10倍,拿个一倍,或者50%,也很不错,多实现几次这样的收益目标,对于最后的结果来说也是差不多的,但这样的难度是直线下降的,更具有可行性。
投资没有具体范式,还是要根据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圈,性格特点,风险偏好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