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趋势为王,结构修边!
(2017-12-07 18:31: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典技术 |
市场在2015年这一波上涨之前,我在2014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就说了这是一波非常大的行情,要超过我们的想象。实际上从时间的概念角度,牛市结束还很远,这一两年之内都是运行在上升的牛市周期的。
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在这个大的趋势里,几乎所有的下跌都是上升途中的下跌,这个观点我也一直没有变过。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信用交易会有一个快速而大幅的下跌,虽然仍定义为上升途中的调整,但由于级别比较大,建议重点防范。从级别的角度,当然是首要要防日线的顶部结构了。
到目前为止,大盘股和小盘股的日线顶部结构,一直没有形成。每次都被新一轮快速而猛烈的上升消失掉了。很多人不知道目前应该怎么办了?
我给的建议是:趋势为王,结构修边。
趋势为王:趋势你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比方说用移动平均线、比方说用趋势画线跟随等,国际上趋势策略很多,你可以找其中的一个方法,作为标准,只要是唯一的,建立一个标准并不难。打个比方,双均线策略,10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买入,下穿20日均线卖出。这么极简单的趋势策略,都能够解决这个趋势的问题。
趋势属于右侧交易,趋势的优点在于,确保你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缺点在于,买不到低点,也卖不到高点,这是必然的。趋势策略的周期参数越高,这个问题就越大,但好处是能过滤掉中间的途中的复杂震荡。急速行情里,趋势策略很好用。你看2007、2008年的趋势策略,基本能够肯定不犯原则性错误。所以趋势是最重要的,趋势为王。
可一旦进入到震荡行情,行情的级别空间小,如果买不到最低也卖不到最高,就会出现左右挨打的情况,所以说趋势并不是完美的,但你必须接受他的不完美。
但股市里,几乎所有的策略都不是完美的。
要想在趋势的基础之上,做的更完美,就要注重结构,日线的结构,它可能会让你买到低点或卖到高点。
但侧重点一定要清晰,我总结为这八个字:趋势为王,结构修边。
但趋势并不完美,除了震荡市用趋势不好做以外,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无法用趋势来抓到,他们本质上在逻辑上就是对立的。最低点买入或最高点卖出的,绝对不是用趋势做的,用趋势做,就绝对买不到最低点,也卖不到最高点。
这个时候就会有边边角角的地方,不够完善。但结构能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这一次。我预计下周(5.25—5.29)大盘股肯能会有钝化了,日线级别的。如果日线结构在这里形成,这将形成底部以来的第一次日线结构(上次的钝化没有形成结构哦)。
有结构找高点很好找。当时肯定趋势没有走坏,如果趋势走坏了,就肯定不会有结构。所以总结为:趋势为王,结构修边。
1、大盘股将在周一(5.25)形成钝化,日线级别,接下来的5个交易日要确定日线结构是否行程。如形成,也是这波上升2000点起航以来的首次日线顶部结构。
2、不管你喜不喜欢,建议你把刀举起来,结构行成,则手起刀落。若不行成结构,再把刀放下。但本周必须将刀举起来。
3、是狼你就练好牙,是羊你就练好腿,日线结构若形成,即便是狼,你也要练好腿,信用交易的危机猛如虎,将超过你想象。
4、但我仍判断为上升途中的调整,但你要对日线结构以充分的尊重,这就是本周要做的事。一切的目的和意义存在于更好的买回,大方向还是涨,避掉信用交易的大跌,就是完美。
日线钝化不一定会形成结构,但我们假设结构形成的话,那么至少会形成一个日线级别的重要头部,而钝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你再钝化的时候重点关注,相当于做这件事最正确的时间点。
从概率上来看,本次钝化的级别比较小。所以我一直说5-6个交易日就会有结果,要么结构形成、要么结构消失。我建议把刀举起来,结构形成则手起刀落,坚决跑。这个时候别犹豫,也别抱有侥幸心理。跑完之后呢,也要盯在盘面上,因为速度快,我们不排除会出双重结构或多层结构。原则上是结构形成跑,创新高或结构消失再买回来,结构在形成再跑。
如果结构不形成呢?后面连续的上升像中小板一样导致结构消失呢?简单啊,你做好跑的准备,取消了就行了。但这最起码你体现了对市场的尊重。
首先在我们的脑海里,不要先入为主,认为结构一定会形成,市场一定会跌,不,这是不对的,我们只是防,这次如果结构不形成,之后的20天之内都不会再形成。所以我们即不应该倾向于形成,也不应该倾向于不形成,就是防。
5月28日大盘暴跌,但还要提防市场筑双头。后面依旧是紧盯市场,一个是持股紧盯,刀举好。刀落以后,这几天还是要紧盯市场,会不会筑双头。一个是持币紧盯,随时考虑再买回来。因为趋势目前并没有走坏,只是结构形成了。
本着趋势为王,结构修边的核心思想,结构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趋势也走坏,但要比结构慢,他俩同向,结构解决趋势过慢的问题。之前的思路仍然坚持,结构形成,先跑,结构消失或创新高,再接回来。再形成再跑。日线级别的结构,理应得到我们充分的尊重。
这样的谨慎,主力洗不掉你,套不住你,估计会恨你。
徐小明:趋势和结构的关系
1、
2、
3、
要注意:在一个方法特别好用的时候,这个市场会形成惯性思维,而惯性思维的产生就是为了将来打破它的。这是宿命,并且屡试不爽。如果我们能想到这一点,就应该提前于市场跳出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