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5@365难忘的细腻米糕

(2025-07-14 13:01:39)
标签:

365

那时候我们家吃的方片糕是同学父亲做的。口感比买的好吃,体现更细腻在嘴里抿抿无渣子。
在外面为吃到方片糕的细腻没少买过,总感觉不到同学父亲做的可口。
同学大哥结婚要做很多送礼用的方片糕,在与他妈妈协商后顺便给我们家也做一些。

几天过去了没见到糕的影子,不耐烦问妈妈不是我家也做糕了吗。妈妈说是呀!糯米还没酥好,做起来很快的。
带着疑问到同学家探访,浸湿的麻袋里装满糯米,码放在厨房走道墙边,说要十几天时效才能清洗水磨成粉。这么长时间不把米给弄坏啦。

酥米是古法制米糕工艺的第一步,糕的细腻来源于此。糯米酥到什么程度要根据环境温度与米粒吸水膨胀龟裂纹大小,来确定酥米时间。
望闻问切的技术活我一点不懂。

我在清·《调鼎集》看到‘糯必宿浸,夏半日,冬三日’不是指糕点用糯米粉的浸泡。同学父亲酥糯米未用水浸泡,是水淘后装袋(透气、沥水的麻布袋)保持一定的湿度充分膨胀。
由此,想到奶奶端午粽子,与邻居用同样糯米,奶奶将糯米浸泡一天一宿,烀熟后几天不回生。而邻居家粽子两天由里向外回生。

有一年去三河,见到各种各色米糕,买些来尝尝。虽说是用古法工艺,但米粉处理的不恰当,吃在嘴里粗渣渣的,粉粒塞牙。
古法做米糕工艺中对糯米的支链淀粉糊化特性掌握十分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