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65那里曾经有我们的家
(2024-10-27 13:14:45)
标签:
365 |
1984年到马鞍山先住在人民旅社,85年转到幸福旅社。84年9月7日户口迁至姚子头30号(现在花果山西北侧)今天的姚子头已不存在了,但那块土地位置搬不走,地面上原建筑于1989年9月25日拆迁,有了新规划和建筑,只能找到当年门前那条熟悉路的雏形。
花果山原先不叫花果山,1958年农村工作队来支农给起的名。
那时候的花果山南麓有桃树林,桃花艳丽耀眼,工作队领导即兴发挥:就叫花果山吧。
姚子头是一个自然村,顺山岗走势而建,不足十户人家自西向东呈一字排开,后来又有两户建房于北和西侧。我家建在一个平整的高地里,与西侧距5m地面高3米;北侧高2,5m,东南连接山岗缓坡,距离村后一家约80m。
4间红墙黛瓦平房、窄巷东南两间平顶厨房,齐厨房外墙建围墙,单门独院,4m高檐口的独立建筑与本地建筑式样有别非常显眼。
拆迁时,原平房已改建为楼房,西侧、北侧和东邻有住户。
穿过姚子头村向南数百米远有条6米宽的水泥路止花果山下,跃进路和健康路是出入口,沿程有几家大仓库,市净化材料厂在这条路的深处,我工作过的地方。
三弟、欢,乐曾就读健康路小学,他们在这里度过童年的欢乐。二弟在八中。
花果山于2015年建成开放性公园,我家东边恢复起庙宇,楼宇林立矗立天际。
崇阶百节重上花果山,西望昔日的住地(家)隐约在楼丛中的海市蜃楼。向友人透过林枝缝隙指点今昔变化。
花果山曾经那里有我们的家。
前一篇:300@365万物的生存之道
后一篇:302@365与父共担怕丢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