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4@365家乡不变的是在不断地变化

(2024-03-04 13:43:46)
标签:

365

祠山在老家南约5里,旧时因庙得名。听说在平地垒起硕大垛子上建的庙宇。
圩内总灌溉渠没建前我们那人去清水河常走祠山路过,建好后可以走宽敞的渠埂上笔直到清水镇,也是与芜宣公路交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部分庙宇改建成供销社,地方百货公司。供销社商品涉及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应有尽有。

祠山有一眼看三桥(闸),大桥是祠山闸,横亘在大沥沟。站在祠山闸上面朝南左边是木龙沟闸,右边是九条沟闸,均属大沥沟排水系统。
祠山闸两边桥堍盖有简易房为小店,是供销社消失前的农村商业零售萌芽。

随时间流逝祠山在不断改变,逐步形成了体型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经济、文化、管理中心。
货架、冥币的制造中心。

早前没有清闸路(清水——大闸)大闸第一辆农村公共汽车是由这条路始进的,这条路主要是沿大沥沟东岸,水岸栽树,路边是连续的居民建筑。
祠山是清闸路必经之地。

儿时买盐极少到祠山,习惯到大闸。意识中祠山没我们大闸大。大闸有几百米长的石头街,门类齐全,除了合作社还有商店,街上什么都有的卖。
特地去祠山买东西没有,都是到大姥家从祠山向东沿木龙沟到苏子大月子。

祠山在经济开发一盘棋中,熠熠生辉的一个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