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过是一部哭喊着称自己是文艺片的烂片

标签:
电影杂谈影视娱乐 |
分类: 杀姐影评 |
问:一部烂片要如何把自己包装成文艺片?
答:哭天抢地,做委屈状即可。
现在就有这样一部影片,它避开了保护月“千军万马独木桥”之势,赶在了暑期档末尾这个黄金时段上映。
它号称斩获了多项国际、国内电影节大奖,在高口碑的簇拥之下,难得与观众见面。
却因为三年前有一部影片,与之脱胎自同一小说,二者片名极其相似,而遭遇了票房分流的乌龙。
它就是《喊?山》。
影片正式上映前,官微上的一纸声明,言辞恳切,看得人颇为动容。
http://dingyue.nosdn.127.net/FmWzNghVeBnm6rS16jN8A6tNubAG2xXH1qQk6DdJvGADk1472541708434.jpg
小杀姐姐见其此般用力地撇清与《喊山》的关系,想其当是有些比前作的过人之处,又深谙国产文艺片夹缝求生之艰难,于是欣然购票。
然而,我的一腔热情又喂了狗。
http://dingyue.nosdn.127.net/1fv8evgQlYB8jz9PjlYoyWfoU7vGgkfX3eKDXeZFGht171472541708434.jpg
这片子居然把偶像剧和农村题材结合了起来,烂俗得全无看点。经过导演几张光鲜的皮一包裹,却现出了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时不与我的姿态。
http://dingyue.nosdn.127.net/vXh=OVAdtlhAPKQVkj=iMi8CYyNNmdYRHSKDQUotMY21u1472541708436.jpg
这种坑妹宣传,实在让人火大,不得不扒!
披着乌龙的皮摇尾乞怜
杨子的这部电影名叫《喊?山》,改编自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小说《喊山》。三年前,李彦廷导演同样由这部小说改编了一部数字电影《喊山》。
http://dingyue.nosdn.127.net/rjGDsXOyiNpX92iYOHN72Hos6CbanblicUAVp4G=m7DKt1472541708438.jpg
于是,就有了片方“多一点关注”的请求。
然而,这两部电影的主线剧情我实在看不出什么区别——
http://dingyue.nosdn.127.net/xUmTf0BaTuXXzjKdLSwfYPYiq67YKaJ3Y7I0ABXHzCFE11472541708439.jpg
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喊·山》一改前作客观呈现角色生活状态,娓娓道来的风格,将韩冲与红霞的爱情描绘得乖张、狗血、死去活来。
这点从片名的英文翻译就能看出——
《喊山》的英文叫“Shouting from Mountain”,指得是,晋东南地区在山间呐喊抒怀,近似于唱山歌的一种风俗;
而《喊·山》的英文叫“Mountain Cry”,山都感动得哭了,可见导演对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用力之猛。
然而,看完之后,就会发现,除了片中角色动不动就叫喊着大吵一架外,片子和“喊”、和“山”都没什么关系,和“喊山”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既然如此,贵片又那么担心片名导致的票房分流问题,为什么不换一个名字呢?别扯什么摄制之前,不知道这部小说已经被翻拍过了。如果真是那样,只能说明,导演对小说改编的前期功课做得不足,更加露怯。
所以说,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乌龙。但片方却非要迎头而上,并以此大做文章,就是为了生造话题,博得关注。
其披着乌龙外皮摇尾乞怜的丑态,暴露无遗。
披着小说改编的皮东拼西凑
再说小说改编本身。
我并非是坚持小说改编一定要遵照原著的人,毕竟画面和文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没有必要认死理的生搬硬套。
我们也曾有过只截取小说里的细微一点进行改编,而十分成功的案例,比如说由小说《天鹅绒》改编的《太阳照常升起》。
关键问题在于,改编成的电影,是否能自成一脉、自圆其说。
《喊·山》的改编完全是导演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幻想。
比如说,影片背景设定在晋东南地区。那么即便片中角色不说山西方言,说个普通话也可以啊!可村会计王胖娃,动不动就飙京腔,是几个意思?
http://dingyue.nosdn.127.net/=okAR8OUt7CDWacyhNMwhpqYu9IcCkjuaQWlhlxneQMXf1472541708441.jpg
当然,“京腔全国通吃”算是我们电影的一大特色,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我也勉强接受。
但80年代的村里的山西人,日常主食居然是米?!
http://dingyue.nosdn.127.net/kiG4ZCr68p5jgq=VHU2AiMm8he65vztHv5rVC9Nfjgoqs1472541708441.png
还有80年代,闭塞村民的语言特点的问题。
片头处,有一段反映男主角韩冲和小寡妇香琴的人物关系的对话——
香琴:“炸着獾子了,多给姐两只!”
韩冲:“我和獾子,都是你的!”
大早晨一起床,就撩上了。这词捅的,你告诉我韩冲尼玛是找不到对象的农村大龄男青年?!
而当影片进行到高潮,哑女红霞饱受村民非议之时,韩冲突然挺身而出,居然大喊了一嗓子,“我要她做我的女人!”
明白为什么我说,《喊·山》结合了偶像剧和农村题材了吧?
http://dingyue.nosdn.127.net/yG34dD4cvKGamoHDsqPqGxoqefgV7ZsGF2xnSIZwuAM5s1472541708441.jpg
导演想要另辟蹊径,却又不舍得丢掉原来的故事,使得影片风格无比拧巴。
即便太行山区取景的画面,比前作要精致了许多,但所有的角色都无法融于时代、环境之中。使得该片,一群当代都市游客,远赴太行,玩一场cosplay的拼凑感十足。
披着悬疑片的皮故弄玄虚
自从《白日焰火》火了后,我们又迎来了悬疑片的复兴。但若悬疑片真都能达到《心迷宫》的水准,那也不错。可怕的是为了蹭上悬疑流行的大船,而强行悬疑。
《喊·山》既是。
想必导演是拍着拍着,突然焦虑了起来——“文艺片太寡淡,没人看咋办啊?”,“要是真跟前作一模一样,造乌龙,没有说服力啊?”于是,便念起了悬疑大法的好。
http://dingyue.nosdn.127.net/bUwvV249PfnERaPrjrhNze9hWRnJ77vWd5dT6v028uJ0G1472541708443.jpg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的悬疑的线索,全部都通过女主角红霞的闪回来交代。
下个葬,闪一下;听个戏,闪一下;连钻个苞米地,都“唰唰”地闪,简直闪瞎我的眼。
http://dingyue.nosdn.127.net/Hx=Simc4BGWNPfw9pWXIJEw06lMMItT8Qq4tV=BwhFATy1472541708444.jpg
这种密集闪回营造起来的悬疑氛围,把这部片子原本就不高的逼格,瞬间拉到了和普法栏目剧一个级别。
更low的是,最终的反转,完全是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生拉硬套——
影片开始时,红霞的男人腊宏,明明在众目睽睽之下咽了气,结果片尾反转时,就变成了房间里只有腊宏一家,红霞亲手捂住了腊宏的口鼻,将之闷死。
敢问导演,你确定这是悬疑,不是科幻片?平行宇宙什么的?
http://dingyue.nosdn.127.net/ypyIP8NePC5D5XBzU8aAuT9KWiAIvYD0CmwCNTrWboZQB1472541708445.jpg
前后逻辑不通,也能无所谓的交上答卷,估计导演对悬疑的认知也就是故弄玄虚的水平了。
杨子导演OS:“观众看个热闹,电影节评委偏好,两全其美啊!”
最后,既然说到电影节了,那我们再回头看看片方“斩获多项国际、国内电影节大奖”的宣传。
按照这片子的水准,不可谓不匪夷所思!除非评委都瞎了,不然打死我也不相信。后来,好事的我,仔细看了一下电影海报上罗列的奖项名目——
“2015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
“2016乌迪内远东电影节竞赛影片”
“2015迪拜国际电影节官方展片”
“2016哥德堡国际电影节官方展片”
“2016香港国际电影节官方展片”
“2016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关注华语片”
“2016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最受评审关注导演/编剧”
尼玛!大奖呢?只有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还是在自家门口转悠了一圈。
这才反应过来片方的套路——反正印在海报上的,就一行蝇头小字,国内观众又不熟悉这些电影节,谁会仔细看呢?金灿灿的两绺谷穗一摆,说服力……啊,不,懵骗力足够了。
http://dingyue.nosdn.127.net/iQSvxZsMdwPOIWN2WWygaiKTDRVg2rFzleDJfeDZ3ldzX1472541708445.jpg
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对电影节相关不那么熟悉,国内的电影观众也早已不是去影院图个新鲜的那批人了。一部本身薄弱的电影,即便穿金戴银,也只会因为撑不起这些光鲜的皮,而更加一败涂地。
http://dingyue.nosdn.127.net/voRMXAJ1whFlqA6VVj8OMbL6NldVWh0C=NUxSCSIGnKZu1472541708445.gif
http://dingyue.nosdn.127.net/iPwFYgsiRBCRIc=Af7OCJ97z7c0M=TrCl8CBeKarwz1dW147254170844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