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古朴的十大老街之一 水东老街

标签:
安徽宣城水东镇水东老街yingpn1951杂谈 |
分类: 安徽 |
行走在小镇的老街上,那些斑驳的石墙、光滑的石板路,还有高高低低的围墙,马头墙参差错落在行人的头上都透出历史的痕迹。
上了年纪的老手艺人,还在继续纯手工制作枣木梳,简单的工具,虔诚的态度,低廉的价格,一切与商业气息似乎都不相关。
水东镇是有名的枣乡,于是枣木梳就成了小镇的特有新产品,不少都是现场制作,枣木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级梳妆用品,具有保健功能。
老街非常安静,除了我们这一群外乡人外,几乎没有碰到其他人。这与当今有些古镇浓浓的商业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东老街现存古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都是明清建筑,“大夫第”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可惜没能进入参观。
行走在古镇的老街上,尽管行人寥寥,但你还是能领略到这里的曾经繁华和鼎盛,商铺林立,街巷深深。
用糯米粉包裹着绿豆馅的油煎饼,当场做,当场煎,现场售,非常好吃。每只五毛钱,不知现在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以这个价格买得到。
十八踏”是一个古老的石阶,一共有十八个台阶。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水东,走过十八个台阶,来到井边,品尝井水,清冽甘甜,遂脱口而出说到:“此水真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并赐名为
“十八踏御井。
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是两处极有特色的历史遗留。“十八踏”上又建一幢二层牌楼,古朴典雅,与老街风貌浑然一体。电影《剑归》《梅姐》《邮缘》,电视剧《太白仙踪》《枣姑》等都在这里实景拍摄。
井旁有一石拱小桥,其右下方砌着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通向外河。石拱小桥自然地划分出“桥上饮用,桥下浣洗”两个用水区域。
蓄水池下分三隔:上隔洗菜,中隔洗衣,下隔刷马桶。这是古镇千百年来约定俗成、永不改変的规距。
十八踏是老街五道石井第一道,井下两只石狮护卫的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十八蹋蓄水池,水由地下浸出,清澈甘冽,终年不涸。以前是该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五道井”经历了百年沧桑,虽然古镇现在有了自来水,但这里的人们依旧使用着她,古镇的人们都说,还是井水甜!
老街一隅伫立着的哥特式教堂水东圣母堂,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水东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在东南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圣母天主教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皖南的第一座天主教堂,1870年由法国传教士金式玉主持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