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每年的清明节前,富阳拔山村村民们就会迎来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采茶、晒茶、炒茶……忙得不亦乐乎的村民们就为了端出一锅锅自家的好春茶—“拔山高峰茶”。
拔山,最高海拔达500余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达10℃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拔山村村民们的先辈们得益于这一先天优势,于四百年前就开始种茶采茶,祖祖辈辈靠茶而生,因茶而富。拔山高峰茶是钱塘龙井的主要产地。全村每年销售茶就达六千万元。
2016年4月23日,在同学叶德茂的倾心安排下。我们阔别了49年的中学同学得以相聚在杭州。去富阳拔山村参观茶场是这次聚会的活动之一。4月24日上午在细雨中我们登上了拔山茶园的高处,一览茶园的秀美景色。山间空气格外的清新,甜甜的沁人心脾,这对我们这些久居城市,深受“雾霾”困扰的人来说也是一场“盛宴”了。这里的茶树漫山遍野,伴随着山坡的起伏层层递延开来,看似无序确又整齐地布满乡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多方位的全景图,细腻美妙却又波澜壮阔,素淡典雅而又精致秀丽。极目之处满眼葱郁的茶绿色,一望无垠。近处嫩绿的茶芽焕发着勃勃生机,远处民居炊烟点点云雾缭绕其间。一群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别离,又在暮色已近的岁月相聚的同学们,对眼前的景色赞叹无比,在身心得以无限舒展的同时,却也对时间的蹉跎和岁月的沧桑感慨无数。
每每同学聚会老师是绕不开的话题,只可惜我们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已先后辞世。老师生前也高兴地参加过我们同学的聚会,由于年代久远,待大家重新相聚时有的同学终究未能赶上同老师再次相见,遗憾之情难以言表。到目前止我们还有十多位同学没能找到,但每次同学聚会,与会的同学都会提及并挂念着他们。在我们的通讯录中永远都写有他们的名字。有人说较之当下的功利和浮躁,同窗之情是最清纯和"无我"的情怀。时过境迁,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再“青葱”,而更懂得珍惜。难忘的富阳拔山高峰茶园之行,为这份同学情谊增添了浓浓的记忆。
特上传几张在茶园拍摄的照片以志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