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中16位最伟大的女性

标签:
祝福获奖女作家诗人 |
分类: 欣赏精彩 |
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已给予16名女作家颁奖。。。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
(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夫,又译名塞尔玛·拉格洛芙。女作家,瑞典人。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26年:格拉齐亚•黛莱达(意大利)
格拉齐亚·黛莱达(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6年凭作品《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3年出版的《EliasPortolu》标志着黛莱达正式踏上成功之路,她的代表作品有《灰烬》《母亲》《离婚之后》《科西玛》等。其中《灰烬》曾启发一部由埃莱奥诺拉·杜塞演出的电影。
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
(挪威)
西格丽德·温塞特(1882年5月20日-1949年6月10日)是一位挪威女小说家,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描述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新娘·主人·十字架》三部曲。
1938年:赛珍珠
(美国)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也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1932年凭借其小说
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智利)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的维库那镇。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代表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绝望》《柔情》《有刺的树》等。
1966年:奈莉•萨克斯
(德国)
内莉·萨克斯(1891年12月10日-1970年5月12日),德语诗人、剧作家,一八九一年十二月十日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1966年与阿格农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萨克斯在德国柏林出生,1940年流亡瑞典。萨克斯的戏剧创作主要有著名的戏剧选集《沙上的记号》(1962),该选集收有14个剧本,其中诗剧《伊莱》最为诺贝尔奖评委会赏识。萨克斯在创作上,早期师承歌德和席勒的浪漫主义,希特勒当权后才转向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探讨《圣经·旧约》中的神秘的犹太教义。
1991年:纳丁•戈迪默
(南非)
纳丁•戈迪默(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4日)Gordimer,Nadine南非作家,南非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南非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描述了南非的防备性社会准则对每个人和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用英语创作。她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的斯普林斯。199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7月13日,内丁·戈迪默去世,享年90岁。南非总统祖马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离世表示哀悼,并盛赞她的杰出成就。
1993年:托尼•莫里森
(美国)
托尼·莫里森(1931年——),美国小说和散文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96年:辛波丝卡
(波兰)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
2004年: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奥地利)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女作家,是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曾获得不来梅文学奖(1996)、柏林戏剧奖(2002)和莱辛批评家奖(2004)等诸多奖项。
2007年:多丽丝•莱辛
(英国)
出生于伊朗,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及多个文学奖项,88岁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奖最年长的女性获奖者。
2009年,赫塔•米勒
(德国)
赫塔·米勒,也译作赫塔·穆勒、赫塔·缪勒,女,生于1953年8月17日,是一位生于罗马尼亚的德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米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瓦格纳。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2013年
“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
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代表作品有《快乐影子之舞》《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情》《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幸福过了头》。
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ksijevitj),2015年
“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
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制男孩》《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2018年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年,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2018年5月23日,奥尔加获得2018年国际布克奖。她也是第15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露易丝·格丽克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露易丝·格丽克1943年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离开高中后曾进入莎拉劳伦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但均未毕业。
她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美国桂冠诗人(2003-2004),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
波林根奖等。除了写作,她还是耶鲁大学的英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