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律师谈三个好工人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
1970年4月,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47岁。
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杨继承:科学家和设计师完成航空母舰的设计,而落地去建造航空母舰难度可想而知。中国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在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的焊接队伍中,中船重工集团焊接工艺负责人杨继承横空出世。他在焊接队伍中量化细化碎片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工匠精神为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赢得了掌声。
中船重工大船集团焊接工艺负责人 杨继承:难度也挺大,我现在四十多岁,别人看着像五十多岁,压力大到确实晚上睡不着觉。不是一天干出来的,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那是一根一根焊条画出来的。
据介绍,每一条焊缝X光拍片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7%以上,舰面的平整度控制在3‰以下。建造的过程没有发生质量事故,没有发生返工现象。
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顺利推进,不仅标志着我国的航母工程又取得重大进展,也体现着中国人对未来海战的理解和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