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0813期答案

标签:
济南教师考编培训济南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考编教师招考教师招聘 |
分类: 每日一练 |
一、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1分。)
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
A.√
B.×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判断题] 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和关键。( )
A.√
B.×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地位重要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但教材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不一定是对一部分知识或解决问题起到决定作用,故教材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和关键。
3[判断题] 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能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任何调整。( )
A.√
B.×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即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要从学生出发,科学合理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判断题] 教师具有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和评价的权利。( )
A.√
B.×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略
5[判断题] 我国教育目的应当坚持全面的人才观,既包括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培养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 )
A.√
B.×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略
6[判断题] 教师板书时.用彩笔将重点内容标识以引起学员关注,这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
A.√
B.×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故可知教师板书时,用彩笔将重点内容标识以引起学员关注,这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7[判断题] 识记材料时.收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记忆差,这是因为中间部分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
A.√
B.×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略
8[判断题] “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
A.√
B.×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略
9[判断题]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
A.√
B.×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方法简介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0[判断题] 心理学研究标明.适度焦虑有益于学习或工作。( )
A.√
B.×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暂无解析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
11[单选题] 提出传统教育思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12[单选题] “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13[单选题] 教师必须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因为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起良好的模范作用。
14[单选题] 提升教师威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D.教师自身素养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提升教师威信有赖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但最主要是还是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故正确答案为D。
15[单选题]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建班委会
C.培育优良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故正确答案为A。
16[单选题] 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反应,这是利用了(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不同的活动。故正确答案为C。
17[单选题]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此时他面l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趋避冲突也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同一个事物同时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故可知正确答案为C。
18[单选题] 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选题] 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社会认知中的( )。
A.投射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出相似的判断,也称为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20[单选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成纲要
B.自我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
C.在学习中运用多种感受器协同活动
D.通过复述的方式克服遗忘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种。A项属于精细加工策略,C、D属于复述策略。故正确答案为B.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三、简答题(共2题,每小题5分。)
21[简答题]
简述讲授法的具体要求。
参考解析:讲授法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2[简答题]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参考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已有的知识经验;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四、论述题(共6分)
23[简答题]
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6分)
24[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小刚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不想听课就出去!”可是这种情况总也制止不住。一位音乐老师上课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课后找到小刚。小刚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老师批评。但是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笑着说:“我发现你节奏感非常好。你可以参加学校的乐队,做一名鼓手。但有一个条件,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小刚点点头,热泪盈眶。他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
(1)案例中的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2)音乐教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参考解析:(1)音乐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音乐老师上课发现小刚“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后.并没有武断地进行批评。
反而表扬小刚的节奏感好,进而再指出小刚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
②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音乐老师上课发现小刚“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当堂指出他的错误.也没有如别的老师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撵出”教室,而是课后找到小刚,先肯定他的长处(音乐节奏感好),并根据他的长处推荐他去学校乐队,然后才委婉地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了遵守纪律的要求。
③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的音乐老师。在发现小刚的不良行为后,能够转变思路进一步发现学生音乐节奏感好的优点,而不是片面地看待学生,否定学生。小刚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音乐老师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发扬小刚的优点使其克服缺点的。
(2)启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不能片面否定学生。
②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