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0710期答案

标签:
济南教师考编培训济南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考编教师招考教师招聘 |
分类: 每日一练 |
一、单项选择题
1[单选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分为时间单元和( )
A.主题单元
B.空间单元
C.活动单元
D.目标单元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 )是带孩子们到离幼儿园相对较远的地方进行活动的一种方式。
A.散步活动
B.采集活动
C.远足活动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 幼儿园社会教育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 )等几方面。
A.家长要求
B.领导规定
C.老师自己的想法
D.学科本身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学科本身。
4[单选题] 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 )
A.视觉训练
B.听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嗅觉训练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触觉训练。
5[单选题]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 )
A.“从整体入手层层深入”的设计思路
B.“从局部入手层层累加”的设计思路
C.“一一分配”的设计思路
D.“整、分、整”的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从局部人手层层累加”的设计。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先让儿童集中精力感知体验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某个动机,然后再从这个动机开始,逐步让儿童感知体验以该动机为核心的局部形象,最后再让儿童感知体验整个作品的形象和情趣。
6[单选题] 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学前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的是( )
A.讲解法
B.移情训练法
C.参观法
D.行为训练法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 )的情趣和能力。”
A.热爱美
B.发现美
C.表现关
D.理解美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本质上还是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悬缺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由于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综合课程较多还是预定的、外在于学生的学科内容的整合,而非源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相关内容的兴趣和认识需要,因此,它本质上还是属于学问中心课程,理当归为学科课程,只不过不是单一学科,而是被整合在一起的多种学科。
9[单选题]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不包括( )
A.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C.教师的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D.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正规性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10[单选题]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不包括( )
A.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
B.适当参与儿童的活动
C.保证儿童的活动机会、合理运用评价的手段
D.以儿童自发性的探究为主
参考答案:D
11[单选题] ( )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的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此时期会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A.1.5~2岁
B.2~3岁
C.3~6岁
D.0~6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1.5~2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转折期。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2[单选题]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它的基本表现方法是( ),即创造某种具体可视之物代表与之同形的另一事物或意义,这点也是幼儿思维的典型特点。
A.象征
B.抽象
C.形式
D.灵动
参考答案:A
13[单选题] 社会化认知主要是指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行为规( )的认知。
A.社会要求
B.社会道德
C.社会文化
D.社会知识
参考答案:C
14[单选题] ( )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中,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就社会性问题、现象互相启发、交换看法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A.讨论法
B.讲解法
C.谈话法
D.行为训练法
参考答案:A
15[单选题] 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要注意遵循发展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A.适宜性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参考答案:C
16[单选题] 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应该具有( )
A.连续性
B.整体性
C.阶级性
D.过渡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即课程)应具有过渡性。维果斯基强调,自发一反应型教学的大纲应该包括两个很难结合的属性:(1)必须有一定体系,以逐步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的目的;(2)必须是儿童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它应当符合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思维活动的特点。维果斯基同时指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前教学。学前末期与学前初期相比应该在自发一反应弧线上愈来愈接近学校教学,以逐渐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类型。
17[单选题] 课程的(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生成取向
参考答案:A
18[单选题]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归属于健康子领域的( )
A.动作发展
B.身心状况
C.生活能力
D.自我保护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具体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方面的内容。
19[单选题] 下列属于幼儿园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
A.游戏性
B.非义务性
C.基础性
D.适宜发展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包括基础性、启蒙性、生活性、游戏性、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潜在性。其中,游戏性属于幼儿同课程的主要特点。
20[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的是( )
A.社会的需要
B.学科发展的需要
C.学习者的需要
D.家长的需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实物
.参考解析:实物是最能让儿童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儿童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22语言
参考解析: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3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解析: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其教学品质(技能)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24经常化原则
参考解析: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5幼态延续
参考解析:幼态延续是指一个物种在性成熟个体中仍然保留一种或多种幼体性状的现象。人类的幼态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6简述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性教育。
参考解析:3~6岁是学前儿童的性别意识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2)科学简洁的性知识;
(3)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的性游戏;
(4)纠正学前儿童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习惯。
2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用脑的具体做法。
参考解析:(1)利用“优势原则”让学前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他所从事的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发展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
(2)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当安排学前儿童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式,使学前儿童轻松地活动,动静交替,防止兴奋后产生过度疲劳;
(3)根据“动力定型”妥善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并养成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
28简述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参考解析:(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29简述影响学前教育制度制定的因素。
参考解析:(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影响;
(6)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30简述学前儿童歌唱教育的目标。(从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回答)
参考解析:(1)认知目标——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2)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
(3)操作技能目标——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地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1[简答题]一位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研究“鸟的本领”时,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乌的各种本领以及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可是活动刚刚进行不久,当一些小朋友看到一本有关鸟和飞机的图书时,忽然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飞机这么重怎么能飞?”“飞机的翅膀不会动怎么飞呢?”教师认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探索内容,它不仅可以延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因为飞机就是从鸟的飞行中找刘灵感而发明出来的,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探索问题的能力。于是,就及时地调整了教育目标,提供了玩具飞机、图片、VCD等材料,满足学前儿童探索飞机靠什么起飞、怎么飞的愿望。
通过该案例,你认为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怎样做7
参考解析:(1)这一案例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成性特性。教育内容的生成性是指教育内容超越事先的计划性,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即时的情境、突发事件巾,或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需要、兴趣和提出的问题临时安排。
(2)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当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才能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前儿童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点,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尊重儿童就要尊重他们的需要和兴趣特点,开发和利用学前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做到“心怀教育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接纳儿童的新目标”。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25分)
32[简答题]森林里的饼屋
森林里有一间饼屋,小猫正忙着做薄饼。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薄并做好了,好番呀!
喳喳,喳喳,小喜鹊来了。“你好,我们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
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小喜鹊薄饼做好了!小喜鹊:“喳喳,真像我们,谢谢小猫!”
咩咩,咩咩,小绵羊来了。“你好,我们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小绵羊薄饼做好了!小绵羊:“咩咩!真像我们,谢谢小猫!”
嗨呦,嗨呦,大象来了。“你好,我要吃薄饼。”小猫:“好,我来给你做!”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大象薄饼做好了!大象:“呵呵,真像我、真大,谢谢小猫!”
小猫做的薄饼香香的、软软的,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吃。
幼儿喜欢吃饼干,又喜欢动物形象,更喜欢听动物的故事。请设计幼儿园小班教案——森林里的饼屋,让幼儿和动物朋友们一起享受童真童趣,分享快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为小班幼儿设计阅读活动“森林里的饼屋”,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解析:森林里的饼屋(小班)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动物的拟声词和小猫做饼的儿歌,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3)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了解分享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猫手偶。
(三)活动过程
1.封面导入,学习重点句儿歌
(1)问好。看,小猫在干什么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2)小猫是怎么做饼的呢?我们来看一看,学一学。
(3)宝宝会做饼吗?小猫学会做饼了,它真想让所有的朋友们都来尝尝它做的饼呀,于是它开了一家“饼屋”,我们去看看吧。
2.了解小猫为动物朋友做饼的情节
(1)小喜鹊来了。
①谁会来饼屋呢?来了几只喜鹊?
喳喳、喳喳,小喜鹊来了。小喜鹊想吃什么啊?一起告诉小猫。
②我们赶紧来帮小猫一起做薄饼吧。
③薄饼做好啦!瞧,这是什么样的薄饼?
(2)小绵羊来了。
①谁来了?完整地说说谁来了。几只绵羊?哪只大?哪只小呢?他们想吃薄饼,我们来帮小羊问问吧。师生:“小猫小猫,我们要吃香香的、软软的薄饼。”师答:“好,我来做。”
②宝宝们一起来帮忙吧!
③小猫帮小绵羊做了什么样子的薄饼呢?
(3)大象来了。
①“嗨哟、嗨哟”谁来了?对呀,是大象来了,他也想吃香香的、软软的薄饼,谁来帮他告诉小狮
②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工具,这么多的材料做饼啊?
③大象的薄饼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猫吧。
④薄饼做好了,这回你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薄饼了吗?
(4)做块薄饼给小猫吧。做什么形状的薄饼给小猫?
(5)这件事被画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森林里的饼屋》。
3.欣赏动画
和朋友们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是怎么样快乐地做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