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2025-07-05 18:56:07)
标签:

收藏

集邮

邮资标签

分类: 新邮报道

特2025-13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7月11日启用特2025-13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彩色数字粘贴型邮资标签1组2枚。详情如下:
标签编号:特2025-13
标签主题: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邮资面值:2枚均为1.20元
  2-1  郑和像
  2-2  郑和宝船
标签版别:特版
标签规格:72×28毫米
防伪方式:数字化防伪
网点信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标签类型:TS71彩色自助粘贴型
启用时间:2025年7月11日
使用期限:2025年7月11日至2026年7月10日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图片为设计示意图,非最终图稿)


注: 邮资标签图案中的郑和宝船形象源自昆明森舍墨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郑和宝船”模型。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产品:美术信封2枚:
1、使用美术信封1枚为载体,贴1.20元面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2-1彩色数字粘贴型邮资标签;
2、使用美术信封1枚为载体,贴1.20元面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2-2彩色数字粘贴型邮资标签。

========================================================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袭元代的规模, 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不”的态度,并在《皇明祖训》中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

       靖难之役中夺得皇位的朱棣,锐意沟通域外国家。在郑和之前,他派遣尹庆于永乐元年(1403年)出使了古里、 满剌加(当时尚未建国),又于永乐二年(1404年)出使了爪哇和苏门答腊。在郑和下西洋初期,明成祖又南征安南,将之纳入明王朝版图。“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经济背景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科技条件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约在唐代,中国人已经发明水密隔舱、车船、 平衡舵、开孔舵。在船型方面,宋元时期,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广船最为著名,被认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应用最广、影响最大。在海船船壳结构上,中国海船采用搭接法,形成“鱼鳞式”结构(亦称“错装甲法”结构),从而使船壳板联结紧密严实,整体强度高, 且不易漏水。船舶载重量也相当可观,南宋时已可达万石以上;在载客量上,大海船可载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环境上,中国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设有可以携带家属的幽雅客房,备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养猪、种菜、种药材、酿酒,以及种植盆景以供观赏。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在天文航海技术方面,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关于航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

中国人民邮政于1985年7月11日发行的J113 《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中国邮政于2005年6月28日发行的2005-13J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小型张1枚: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特2025-13《郑和下西洋620周年》邮资标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