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2023-07-02 11:58:08)
标签:

收藏

集邮

邮资机戳

分类: 新邮报道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经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浙江省绍兴市邮政分公司将于2023年7月15日起启用《古镇》系列数字化防伪邮资机宣传戳(打.印型)1组4枚。具体启用时间详情如下:
1、安昌古镇:2023年7月15日;
2、柯桥古镇:2023年7月29日;
3、东浦古镇:2023年8月26日;
4、斗门古镇:2023年10月14日。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吸引了大量游人。
      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
      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平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在安昌,你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柯桥古镇是绍兴市柯桥区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
       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创制名闻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桥又名“笛里”。历经唐宋,至明“开市”,成为繁华集市。清乾隆南巡时曾慕名来柯桥揽胜,在镇东柯亭旁的放生庵内立有“放生御碑”。
        柯桥古镇占地面积20公顷,是浙东古运河沿线重镇,也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浙江省首批十八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柯桥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青石街面,粉墙黛瓦,倒影小桥,枕河人家;河埠乌篷,石阶雨廊,如一幅水墨画卷镶嵌在霓虹溢彩的现代画廊里,恬淡安逸,古朴悠远。
      越过千年,踏古而来,更踏古而新。当前,柯桥古镇正以推动“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景观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为目标,以一盘棋的统筹思路,在保持“老绍兴”机理、彰显“金柯桥”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的保护、文化的传承和功能的激活,做到以古促新,修旧如旧。
      初到绍兴的远客,几乎都能听到“台门”这个字眼,有的人感到很新鲜,不免要打听一下是什么意思。其实,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像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且往往聚族而居。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绍兴传统民居的格局即以台门为正统,民谣有“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可见绍兴台门数量之多。
      在柯桥古镇,拥有柯桥区级文保单位一号季家台门、二号季家台门,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沈家台门、单家台门、杨家台门、冯家台门等。在这场“微改造、精提升”的扮靓工程中,该区通过搬迁保护老台门,改造质量上乘、格局完整的传统台门等,建设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的游览空间,呈现出有限空间里的无限人文脉络触达,讲好古镇故事。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东浦古镇已有千年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是闻名于世的绍兴黄酒的发祥地,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故东浦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称。
       远眺青山叠翠,近看碧波映照;湖水之间,乌篷船破水而来,石拱桥静静地躺在湖面,随风飘来两岸的花香、稻香、老酒香……这自然秀丽的风光,曾吸引着历代著名文人学者留连忘返,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传唱的名句。王羲之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十朋的"人在镜中,舟行画里";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陆游晚年定居故里三山,在饱览鉴湖风光之余,发出了"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的赞美之词。
       东浦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资源十分丰富,村庄,田野被大小江河分割成块,以桥相连,其景色非常美丽。清代文人李慈铭曾作词"鉴湖秋净碧于罗,树里渔舟不断歌,行到夕阳中堰埭,村庄渐少好景多。"水乡以娄多而著称,仅集镇上面就有72条娄,尤其是古镇老街,江河娄滨纵横交叉,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马头墙,骑马楼等等,可谓别具一格,别有风味,因而构筑了一道水乡独特的风景线,显示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东浦境域内东面的青甸湖,就是古鉴湖的残留部分。大家都熟悉的绍兴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因年老向高宗皇帝辞官回乡时,高宗赐他"镜湖判溪一曲",故后人将鉴湖称"镜湖"。李白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曾写道"一夜飞渡镜湖月"。因其水清如镜,又称"照湖"、"鉴湖"。此外还有"庆湖"、"贺家湖"、"南湖"、"长湖"等名称。
       东浦境内桥梁遍布,全镇共有328座,仅集镇内就有37座。民间桥梁千姿百态,细腻别致,有的古朴典型,有的气势磅礴。有桥上建廊建亭的;有桥头建庙设台的;有拱式与梁式结合的,也有拱式与涵洞结合的;也有桥上走人、桥下两边背纤的立交式多用桥,堪称一大景观。不少桥梁如湖避塘、青甸湖泗龙桥因为古建筑还成了名胜景点。特别是泗龙桥,由于江面开阔,设计独特,桥型壮观,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绍兴水乡、桥乡的代表作,成为东浦古镇桥梁的一个骄傲。
      东浦的桥也与酒有关。三眼石拱桥"新桥"在镇的西面。桥上有"浦北中心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这副对联好似一幅彩色的画图: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对对红嘴赤掌、如雪如玉的大白鹅,引颈高歌,展翅嬉水,银珠飞溅,碧波荡漾。对联开门见山点破了东浦的特产是酒,酒坊林立,酒旗重重,这是酒的世界,反映了东浦镇的酿酒业在绍兴所占的重要地位。
      东浦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不少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历代有皇后、状元、进士举人、武举名将、爱国志士、海外赤子和文卫科技人才。如:唐代有诗人贺知章、宋代有全皇后、吏部尚书陆轸、诗人陆游;清代将领周国奎、周文英、周开捷;国民党爱国将领陈仪;辛亥先烈徐锡麟等等。此外,还有近代书法家胡之光、胡问遂;旅居日本的山水画家王德水;作家许钦文等等。
       酒是东浦的特色,作为绍兴老酒的发祥地,东浦素有"酒乡"之美称。早在宋代,东浦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从晋朝江统《酒诰》云到梅里尖山陶罐、陶鼎、陶壶等出土,从壶觞地名由来到东晋末南朝初王城寺的建成,足以证明东浦酿酒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再从古镇老街新桥上的"浦北中心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这副石柱对联看,就开门见山点破了东浦的特产是酒。早在1915年,云集信记"周清酒"作为绍兴酒的代表,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斗门古镇坐落在绍兴市以北,距离市中心十几公里的临海古城。古城有着很长的历史,它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唐代,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绍兴四大古城,这里的房屋、街道、小桥、小桥都保持着原生态的风格。
      斗门古街沿河,依山傍水,长度大约1.5公里,由东街,西街,南街,月湾街组成。在这条古道上,有两家油车,七家盐舍,八家当铺。在绍兴,斗门是古巷中最热闹的地方。
      从越王句践起到民国末年,斗门是绍兴重要的食盐产地;位于斗门的玉山斗门闸,从汉代永和年起到明代嘉靖年,一直是绍兴的重要水利枢纽。战国至秦汉的袍谷古文化遗址,也在绍兴斗门。
      古镇以斗门老街最为兴盛,走进老街,恍然以为历史回溯到上一个世纪,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民居路面,都依旧保留着水乡老街既往的环境风貌。
      斗门老街长1.5公里,由东街、西街、南街、月弯街等街弄构成。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初浙东观察使皇甫政,把在斗门镇的金鸡、玉蟾两山间河道出海口,由原本二孔闸改成八孔,以此调节鉴湖和平原河流,起着抗咸排涝、蓄淡灌溉的作用。
      玉山闸的改建,使这块原本就丰腴的土地更加肥沃。各处远近老百姓纷至沓来,移居至此,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满足,逐渐形成了斗门老街。
如今的斗门老街,依山而建,沿河而筑,幽深狭长,很有特色,格局为前门临街,后门枕水或环山,步行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
      有人说斗门老街就像一条最美的古时弄堂,也正说出了这斗门老街确实狭窄而且长的特色。街面用石板错缝铺就,面宽仅二至三米之间,两边的居民各自坐在门槛上,可以隔街递东西。
      老街上的民居多系砖木结构,以楼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格局基本一致。这里的店铺,素有“两爿油车、七支盐舍、八爿当”之说。而这里曾有“古闸秋涛”、“宝积晚钟”、“花浦渔歌”等10大景观。
      老街现存建筑的砖瓦虽然残旧,有些建筑墙壁已长了青苔,但是这一切无法掩盖住它那古老迷人的历史文化。一些导演看中了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围城》、《少年周恩来》、《鉴湖女侠》等影片都曾在这里拍摄。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浙江绍兴《古镇》系列邮资机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