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和境界
(2022-04-11 15:27:23)| 分类: 作文教学 |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杨绛忆初识钱钟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1932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在清华古月堂门口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被问到是不是一见钟情,杨绛说,“人世间也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钱钟书心目中的杨绛:天下“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钱钟书和同样为大学教授的女儿钱媛相继离世后,杨绛更是隐世深居,寂寞坚守着钱钟书先生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做到了一个学贯中西学问大家遗孀的最高境界:“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叔本华:生命,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
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生命的小结。【此文搜集与整理得益于蔡艳秋和范心苗两位高材生,特此备注。期盼两位高材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