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与苏轼相处的一个下午
(2021-01-21 08:24:52)| 分类: 学生作品 |
近了,近了,一蓑竹笠,一袭薄衣,在春寒料峭中蹒跚而行的,是你么?是那个豪迈奔放地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伤感凄婉地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你么?
东坡先生。您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调制自己独特的诗意宦海,沉浮人生。少负才名,博通经史,精书法,晓音乐,通绘画;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你洒脱如风,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之间,感悟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悠然自得,自由无碍! 我的羽化成仙的苏子啊!
与你相处的一个下午,我一定选择千古的不朽的赤壁!
掸掸一路素衣风尘,挥去“乌台诗案"的苦楚,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不朽的哀闷,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黄州成为您的落脚,赤壁成了您永远的赤壁。
“先生,你是在想周瑜吗?”我问。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捻须长笑。沉吟不语。
满腹经纶,胸中满溢治国平天下的笔墨,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和无尽的沉思,您只能斟一杯酒,临江而酾,祭奠那逝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更是祭奠文字狱之后的洒脱与心境的空明。
“先生,哀吾生之须叟,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于是您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随同暮鼓晨昏的钟声穿过千年的历史,悠然飘荡到今天。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豪迈流传下来;你用沉埋于山水间的潇洒,给各处的历史重新填上鲜活的色彩,用你的心给赤壁注入奔腾的鲜血,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历经劫难的热血,却以睿智的洒脱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让无数失意的文人墨客敬仰膜拜,凭吊千古。
浩荡沧海,无端无涯,赤壁的波涛,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千年前,浓重的笔墨泼出绚丽的华章;千年后,凝固的字迹竟仍隐隐飘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绮丽的宋朝,吹的是酥媚入骨的风,飘的是缠绵悱恻的雨。你不顾“难登大雅之堂”的指责,吟唱豪放的大江东去。听到了吗?大江东去,是恢宏壮阔的景;烟雨平生,是洒脱豁达的心。纵横捭阖之势,慷慨豪迈之气,使屋外乐坊有大汉忍不住擂鼓而歌。这震天的鼓声回响了千年,以致后世,永不衰竭。
据说,先生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您振作、使您成熟。先生,您是被林语堂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
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暖的和煦;
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收缓,化为宽广的浩瀚;
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
您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此刻,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
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传唱千古,永久不绝。
1089年,您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重游西湖,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
您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
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您的这篇奏议,勾画了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从民生大计出发,您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能与先生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我撑开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蓦然发现,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雨在我的头上喧哗,星星点滴,相伴我走近您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我知道,一道苏堤,先生的精神不断流传……
先生,您让人感觉亲切。您是一个真真切切活在现实生活中、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任何时候,不管是政治上的失意也好,生活中的无奈也好,您的悲与喜尽情释放着。一切烟飞云散之后,永远不变的是您的真性情。
我希望与您共游儋州。“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您从35岁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到60多岁离开海南,大半生基本在流放的路上度过。
1097年,60岁的您被放逐到海南儋州,历史上的海南岛,地处边陲,孤悬海外,闭塞落后,相去京城几千里,“蛮荒瘴炎之地”,死囚流放之所。地处热带,毒蛇猛兽遍地皆是;最令人恐怖的还有瘴疠和疟疾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琼州府志》记载:“此地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其下,黎分生、熟。生黎居深山,性犷悍,不服王化。熟黎,性亦犷横,不问亲疏,一语不合,即持刀弓相问”。《儋州志》记载:“盖地极炎热,而海风甚寒,山中多雨多雾,林木荫翳,燥湿之气郁不能达,蒸而为云,停而在水,莫不有毒”、“风之寒者,侵入肌窍;气之浊者,吸入口鼻;水之毒者,灌于胸腹肺腑,其不死者几稀矣”。
黎族同胞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为您盖了一间草房,美其名曰“桄榔庵”。当地民众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常年患病。为解除民众疾苦,您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取水饮用,疾病便少了,此后,远近乡亲民纷纷学苏轼挖井取水,一时挖井成风,改变了当地乡民饮用塘水习惯。后来人们纪念他的功绩,便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
您改进了海南人的生产劳动习惯,苦口婆心,竭诚功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改变朝射夜逐”这种单纯狩猎的劳动习惯,革除恶习,重视农耕,改进工具戮垦荒种植发展水稻生产,这样就会“其福永久”。
他北归过润州时,有人问他:“海南风土,情如何”?他回答:“风土极善,人情不恶”。
当地友人修建载酒堂作其讲学之所,您就在这里,开始教书育人,开始了您人生中最辉煌的足迹!您自编讲义,自讲诗书,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饱学之士。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和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您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您推行文化教育,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您:“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在受人垂青之时,当仁不让,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在疾痛惨怛之时,韬光养晦,悠然寄情于天地之间。真正能够宠辱不惊的又有几个人呢?先生,我依稀看见您黯然神伤的背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