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保险笔记一)
(2019-11-25 09:29:36)
标签:
财经 |
保险的商业模式可以从最简单的产险说起,参考中国平安的产险数据可以这样解释这门生意,收入100元保费,其中41.1元用来支出公司运营,人员开支,销售费用等成本,54.9元需要在风险发生是理赔给客户,这样净赚4元。保费收入在先理赔在后,收入的保费用来投资,保险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可以维持在5%左右,以中国平安为例这样100元的保费一年带来的利润差不多就是9元(就不细算100元保费逐渐被支出消耗投资收益会下降,因为保险公司本身就有赔付准备金,保费也在源源不断流入)。
可见保险赚的钱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保单设计就能保证一部分固定利润,二是保费用来投资获得投资收益。简单地从平安这样比较成熟的产险来看,保险这个商业模式非常不错,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已经将经营成本和赔付成本都算进去了,费用率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减小的,份额较小的产险公司综合成本也控制在101%以下,再用投资补偿一下,赚钱是相对容易的,毕竟保单是保险公司设计的,商业模式很安全。产险是当年收费当年结算,相对比较好理解,寿险往往是一张保单的有效期几十年,结算时是逐年结算,利润生成比产险复杂很多但商业模式基本不变,投资收益部分没什么不同,只是保单设计和利润构成方面会复杂很多
从保险产品的定价方式来看,保障成本,附加费用和预期利润构成了定价保费,附加费用可以看作运营费用,保险公司利润的来源就是预期利润和保障成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保证保险公司的利润又能让投保人觉得购买保单很划算,这里比拼的就是设计保单的能力。预期利润从剩余边际中逐渐释放,保障成本体现为经验偏差。 预期利润是公司根据其战略目标和股东要求来制定,寿险行业的高利润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说在产品的设计上就体现了这种高回报的要求,因为保险公司承担了长期的风险,仅以利率风险为例,短期来看即使是保守的考虑了风险边际的定价利率,在面对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未来时,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保费收入固定,投资收益风险不固定,利率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等使得寿险这种商业模式安全性方面不如当年结算产险,这也是巴菲特更喜欢产险有些排斥寿险的原因。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在高息背景下承接保单之后进入利率下行通道,譬如90年代利率超过了10%,那时承接的保单造成的亏损保险公司经过很多年才得以消化。当然反过来则对保险公司非常有利,在低利率环境下承接保单,利率转入上行通道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超额利润。
保险公司的另一部利润来源是经验偏差,主要是利差,费差和死差。利差是保险期内实际支付给保户的保单价值利息和实际投资收益之差,基本保险公司都会给出一个利息底线,实际支付时基本会比底线高一些,底线再比理财产品低,毕竟增值的同时还送保险了嘛。保险公司投资收益5%,给保户3.5%,利差1.5%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当然也会遇到投资收益下滑的年份,这部分利润大概率有保障,短期有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比较平稳。
费差是保单定价时,预估手续费管理费支出并在此基础上预留一定利润的定价费用率和公司经营中实际支出费用率之差。这一块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已经基本忽略不计了,是经营偏差中权重最低的,可以不用花费精力考虑。
死差是预估死亡率事故率和实际中的差异,因为保险公司会采用非常保守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来设计产品,科技进步,技术突破,体检普及率上升,治疗手段提升,死亡率肯定会下降,发病率不受控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来筛选客户人群从而降低发病率,这部分基本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正收益。
寿险虽然商业模式有一定不确定性,只要注意避开利率持续长期下降宏观环境不利时期即可,在目前阶段利率下行空间非常小,经济平稳,保险公司多年收益稳定在5%上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新浪图片放不上去,只能等雪球上发了之后给出相应链接了
雪球图文版链接https://xueqiu.com/3501227211/13664407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