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据分析2018(一)
标签:
财经 |
去年完成的《银行的经营,质量和重新估值》,已经把银行分析的大概框架理顺了,之后要做的就是每年整理数据,观察银行每年变化情况,长期数据才更有意义,也可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思路是否存在问题,先来看营收,收入结构相关表格:
可以说18年对银行业是折腾的一年, 17年查同业等让民生,兴业等相关银行营收缩水,18年又搞去杠杆,看到经济形势不对后及时踩刹车开始放水,让银行在18年营收普遍增长,一半银行的营收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但前面去杠杆带来的影响让银行的营收增长只是低效增长而已,除招商银行外别的银行净利增长都逊于营收增长(见下表)甚至是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下滑。多数银行趁着防水的时机加大洗澡力度,从上表中可见,像民生(减值提升了30%以上),兴业等银行趁机加大了减值力度,只有招商,宁波银行等历来拨备比较充分的银行才能按部就班地正常扩建资金准备池,多释放一些利润。这样看来即使经济形势好转,银行也很难普天同庆,虽然行业整体业绩增速会增加,但银行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优秀的银行进一步扩大护城河,差一些的要利用景气周期为之前的不景气填坑还债。银行的ROE普遍下滑,除了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之外,普遍降到了15%之下,优秀银行和一般银行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再来看一下利润表:
从总资产变化来看,银行业抓住了政策调整的机会进行了适度扩张,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跑得快一点,而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民生,浦发则是有心无力。从总资产运用效果(ROA)来看去年招商银行还和工行,建行处于同一水平线1.15%左右,今年就已经独立划档了升到了1.24%,而其它银行中也只有宁波银行这一数据上升显著,甚至大部分运用效果是下降的,总资产扩张是一回事,利用效率又是另一回事。ROA最低0.73%,最高1.24%,差距扩大到了近70%,如果按这样的轨迹延伸下去,是不是会产生ROA相差一倍的现象?总资产是死的,利润可是活的,本来各银行减值水平就不同,而ROA较高的银行在划分不良方面又相对严格,如果统一标准的话是不是ROA实际相差已经有一倍了?同样的资产人家拿着赚一元你赚五毛,银行同质化程度是不还是得看数据说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