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千年【中岛美念】

标签:
文化情感 |
分类: 情感 |
冬至大入年。中国冬至,阳气至始动。冬至起算点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律书》“气始冬至,周而复生!冬至的“至”字,早在中国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字形上是倒立的“矢”字,像箭簇之形,“至”下的一横像箭靶之形。“至”像箭射中靶子,本义是到达。周朝的历法制度,以日影最长的一天即冬至为一年的开始,称为岁首。
中国汉字字形和汉语,“冬”和“终”这两个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字形上说,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冬”和“终”本是一字,像绳子的顶端各打一个结,表示事情的终结。中国《左传》称冬至为“日南至”,《吕氏春秋》称冬至为“日短至”,都是说冬至是冬天太阳运行到南面的极点,也是白天最短的那一天。中国《尚书》虽然没有“冬至”之名,但已经根据昼夜长短和星象的不同,描述了“二分二至”的时令特点。
许慎《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刘熙《释名》:“冬,终也,物终成也。”在中国古人的认识里,一年的四季,以万物生长的春天作为开始,以草木凋零的冬天作为终点,“冬”是四季中居于终点的季节,“终”则是事情的终结,“冬”和“终”是一组同源字。《说文》“冬”的两个字形,非常传神地体现出古人从不同角度对冬天的观察。《说文》小篆的“冬”字,下方所从之“仌”是“冰”之古字,字形像冰凌之形。“仌”保留在中国汉字中——“寒、冷、凛、冽、冻、凌”这些汉字中的两点,都来自古代的“仌”字。小篆“冬”字从“仌”,正寓含着中国古人造字时对冬天寒冷的切身感受。
贺冬《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中国古代杜甫有“冬至阳生春又来”的诗句。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时节,中国九九消寒,大家一起迎接生机勃勃的新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