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大教堂这个名字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这个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利鲍耶陀夫运河旁。远远望去,这个古典、庄重、恢弘大气而色彩斑斓的古堡式建筑就是举世闻名的滴血大教堂了。教堂我没有进去,只在周边转了转,就被这座恢弘的建筑震撼了!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民主立宪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利鲍耶陀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身亡。两年后,亚历山大之子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遇刺地点修建了这座教堂。滴血大教堂又名基督复活大教堂、喋血大教堂等~~~。
据介绍,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较开明的沙皇,在俄罗斯受到人民的一定的爱戴。是他颁布推行新法令,在俄罗斯首推废除农奴制,允许农民赎买土地,摆脱对地主的义务,使之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但令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资料详细的还原了1881年3月1日发生在格利鲍耶陀夫运河边的刺杀过程:激进组织“民意党”准备了三个杀手,准备用炸弹炸死亚历山大二世。第一名杀手叫做雷萨科夫,他向马车投出了第一枚炸弹,没有炸中亚历山大二世,只炸伤了卫兵和马车夫;旁边人连说感谢上帝,亚历山大二世却说现在还不是感谢上帝的时候,他不顾左右的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的伤势,就在这时,第二个杀手格里涅维茨基投出了第二枚炸弹,炸弹在杀手与亚历山大二世中间爆炸,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断了双腿,倒在血泊中。第三个炸弹投掷手是尹米连诺夫,当他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亚历山大二世没有卫兵救助时,不顾自己的臂下还夹着一个炸药包,也不顾自己会当场被捕,竟然鬼使神差的跑去救助倒在血泊中的人,正是他这种鬼使神差的行为救了自己一命。事后,受伤的亚历山大二世被送回冬宫几小时后终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所有参与的刺客除了第三名杀手外,均被判处了死刑,只有救人的尹米连诺夫被发配到了西伯利亚。
恢弘的滴血大教堂正面

滴血大教堂是以莫斯科红场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设计蓝本,外观娇艳美丽,
洋葱头的顶部极具东正教特色!教堂历经了24年才建成。
多年来,滴血大教堂命运多变,在我们熟知的1917年10月革命中,教堂遭到了洗劫和掠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教堂被用做了蔬菜仓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教堂又成了一个歌剧院的仓库,后来又变成了博物馆。多年来开开关关,修修补补,形成今天的我们看到的恢弘漂亮的东正教堂。
滴血大教堂坐落在格利鲍耶陀夫运河旁

教堂后边、沿着格利鲍耶陀夫运河,是一条长长的小商品特色街,导游让我们把双肩包都朝前背,说滴血大教堂附近的小偷世界闻名!


晚霞使滴血大教堂上空的云彩彩披上了金装




格利鲍耶陀夫运河水静静的、缓缓的流淌着,亚历山大二世躺在了滴血大教堂的环抱,作为一个改革者,他用一个沙皇的生命想推动一个国家前进,一切功过,都付血泊中。不管怎样,俄罗斯的人民不忘历史,他们用经典的圣象,美丽的大理石,绚丽的壁画,灿烂的穹顶,修建了气势恢弘的滴血大教堂,虔诚的纪念他曾为俄罗斯做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