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渔船正准备出海作业
爬上不高的小岛,“小麦岛”的地标赫然入目。据记载:小麦岛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是因小岛上杂草丛生,形似麦子,故称“麦岛”。另一说是因为此处临近墨水河,此岛原称“墨岛”,因当地人的“墨”与“麦”发音相近,叫来叫去就叫成“麦岛”了。清同治葵酉版的即墨县志记载名称为“墨岛”,现名“小麦岛”。
现在的小麦岛上仍然杂草从生,没有过多的旅游开发,游客稀少,除了小鱼码头和一个研究所、一个海洋监测站外,基本保留了原生态。
回望小麦岛岸边

从小麦岛东望,浮山脚下的大楼鳞次栉比。

不远处就是海洋极地世界了

这里的海滨在地图上标注为老龙湾景区
远处的石老人海滨飘飘渺渺

近眺,游艇划过海面,远处影影幢幢的海岛似乎漂浮在海面上。

几个钓鱼人兴趣盎然地在垂钓。

海浪轻轻抚慰着礁石海滩。

环岛小路被截断,原来是海洋环境监测站到了。
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建于1959年,是我国最早的海浪监测站。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和气象的监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没有路了,好在围墙不高,翻墙进入参观了一番。

这个小亭子是记录潮起潮落的,1988年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来站参观时,提笔命名为“潮音阁”。
翻墙进入,一条不称职的看门狗狗热情欢迎了我。也许久不见人,狗狗见到我亲的要命,一直陪同我完成了“参观”的全过程。
从潮音阁上眺望海洋观测站。

从海洋监测站回望潮音阁

海洋站附近的礁石,水深浪急,是海钓的好地方。

翻墙进来,正门出去,除了狗狗外,没见到一个人,难道是全自动无人监测。

离海洋站不远,是钢铁腐蚀研究所,主要研究各种钢铁对海水的耐腐蚀情况,也是国家级的研究所。
这里不但有凶恶的大狗把门,还有人工保安,木有进去。

站在小麦岛的“制高点”,拍一张老龙湾全景吧!

感谢好友柳明赐玉
七绝:题照
佛盏红莲似有灵,千花万朵赛繁星。
生香水族陶然醉,吐艳游人侧耳听。
七绝:随题
玩水游山走四方,听涛赏海释炎凉。
招风小岛形呈乳,沐雨汪洋可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