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专题 |
张宏伟 全景式数学
5的分合该不该包括5和0?
——全景式数学教育的“全景组成观”
每次执教《5的组成》这节公开课(见公众号上一篇实录)后,都有老师和我交流这个问题:“5的分合该不该包括‘5可以分成0和5’?”
我的回应简述如下:
1.我认为包括不包括都对。它取决于你对分合的理解,以及对后继问题的处理。
在现行教材中,包括0和不包括0,这两种情况都有的。我曾为此查阅了浙教、苏教、北京、青岛、人教和北师大六种版本的教材。前五种不含0。北师大版1-5不再研究分与合,而是融入加减法的认识和计算之中。6-10的分与合也是加减法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是:从6开始,有了专门研究分与合的例题,如图(2013年7月版,第36页):
它的分与合,包括了0和6本身,后续7、8、9、10的分合也都包括了0和它本身。
2.我在充分研究六种版本教材的编排思路后,经过反复斟酌,决定还是借鉴北师大版的编排方式,引入5可以分成0和5。理由如下:
(1)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外缘于生活的需要,内源于数学本身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亦是如此。那么,数的分与合的目的是什么?其核心目标当然是后续的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数的分合既是数学本身的需要(计算的封闭性),也有很多日常生活的“原型”。
计算方面:学生本册的后半学期,在自然数范围内要对“5是哪两个数的和,即□ □=5”做出完整的思考和完全解答,其中必然要涉及0与5的问题。
“5分成0和5”是理解5 0、5-0 和5-5 的意义和计算算理的基础。“一数能分成0和它本身”的引入能使相应内容的数学学习更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现实原型:本节课5个花生米,推入“裤子洞洞”就是这种。生活中,这种原型比比皆是:比如用5个环套圈,打5个气球,5个小狗在窝里窝外等等,不胜枚举。
(2)不能把数的分合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分配实际物体,即数学不全等生活。
在我做了以上解释之后,还有老师依然坚持认为:把5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这句话的本意就是两个盘子都必须要放苹果),如果出现5可以分成0和5,那其实没完成把5个苹果放到两个盘子的要求。
我认为这个问题该这样理解:
我们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情境和素材的选择,而不是为了情境而选择目标。
如果你认可包含5和0,那么我们要选择的一定是列举的诸如“5个小狗在窝里窝外各几个”这样的原型。如果你不认可包含0,你的目标就是认识其他分与合,类似“5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两个盘子都必须放)”的原型可能就是你该选择的最佳情境。
事实上很多教材并没有添加诸如“两个盘子都必须放”的备注,而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存在2人分具体的物体,其中一人一个也得不到的情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中发现,每次教学数的分与合,都会有学生提出0和这个数的本身组合现象。每到此时,执教的老师处境都比较尴尬,不能说是学生错了,又不想让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0和5的结论,于是只能去一再强调“两个盘子都必须放”诸如此类限制,强行把“走扯”的学生再牵回来。比如此题就是:
(北京版教科书2004年6月版第37页)
我们知道后续学习0的加减法,还是要讲到“5和0合起来仍然是5”,为什么不在学习分与合时就解决了呢?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当下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