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如何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017-04-26 16:5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专题

刘加霞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如何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能力是将教学设计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绘学生思考、交流、展示的机会,其外在表现就是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研讨、汇报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就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否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从这节课来看,华应龙老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能力达到了至纯、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地。

  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渗透、强化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小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良好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很难通过专门的课程或者“说教”来实现,它主要是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为比比皆是:

  “非常好!有同学已经想出来了。不过他又把手轻轻地放下了。想让其他同学也思考一下,是吗?真好!大家可以拿出笔和纸来试试看。”

  “其实,我们上课时,不一定非要恭恭敬敬地看着老师。在同学发言时。你最好用眼睛看着他。那样你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短短的几句话,却反映出教师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教育价值观。教师的教育信念往往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

  二是确认、强化、统一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允许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与观点,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抹杀教师的“权威”作用。同样的方法与观点,再经由教师的确认、强化与统一后,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佳。在本节课中,当有学生给出第一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和答案时,教师还给学生机会思考“为什么这样计算”。如果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会解决这一问题,记忆计算的方法,教学目的就会大打折扣。例如:

  生:每次这种题得出的余数都是一样的!

  师:哦!来来,你来补充。

  (如果老师不让学生进一步补充,该学生的观点就没有意义了)生:我是说我刚才左思右想.终于想清楚⋯.

  师:⋯.刚才那位男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把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转化成什么了?

  (出示第三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后)

  师:非常好。大家都在用脑子想。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在想办法转化?能把它转化成最后一排都一样的情况吗?

  生:不能!

  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在于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在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思想:转化。因此,教师在控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不断强化这一思想。在教师的确认与强化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不至于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学生什么收获也没有。

  三是引导学生深层次质疑,澄清误区,提高思维水平。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的交流探讨。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学生生理因素的限制)也不高,因此,学生交流探讨的内容可能流于表面或局部。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干预与引导。在教师的作用(其突出表现就是教师的反问)下,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进行探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

  师:我们算出的106对吗?是最小的吗?

  生:对!是最小了!

  师:是最小的?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摇头)没有了。

  师:没有了?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对吧?怎么检验呢?用106除以3。看看结果是不是余1。再去除以⋯所以刚才我看到有少数同学算出了其他的答案。其实可以检验一下的⋯

  (经过检验后,教师继续追问)

  师:完全符合条件.那是不是最小的呢?

  生:是!

  师:还能再小吗?

  生:不能了。

  师:如果是1个人行不行呢?

  (生陷入沉思)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满智慧的课堂组织与控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