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推理》教学反思
(2016-11-01 09:14:37)| 分类: 团队成员专栏 |
临渭区人和小学
执教《有趣的推理》一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以下回顾与反思:
一、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反思”“我补充”“我评价”“我质疑”的声音在我的每一节数学课上此起彼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二、小组学习从“扶”到“放”。
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我校课堂实际,面对低年级学生不会小组学习的情况,我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上,分两步走,第一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分开进行,教师掌控,先统一自主学习,完成后再合作,而且合作仅限于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慢慢再交流自己的发现或想法。这样任务明确,学生就有事可干,而且乐于干。第二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溶为“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根据组内情况,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组织交流、讨论,教师巡视给予帮助。如《有趣的推理》一课是我第一次尝试小组活动,总体效果还不错。在小组活动之前先让孩子明确活动要求,(1.每人先独立摆一摆或画一画,再交流。2.想办法学习别人比较简单的方法。3.讨论:从哪些信息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接着自主学习,独立用画一画或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推理;完成后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展示同学。
三、我的思考
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来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有法的推理能力,及对推理过程的清晰表达,我设计了三次合作,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对学,对子交流推理的过程和结果,给每个人尽量多的说的机会,效果较好。在第三次合作学习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组长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还不够自如,没能及时督促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导致个别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慢慢画,影响了合作的效率。还有,在学生展示时,展示方式略显单一,只是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思路,偶尔有生生互动,如“大家听明白了吗?”但互动太浮浅,不够深入。这也是我以后在“餐桌式”课堂中努力的方向,加强生生互动,彰显展示魅力。
我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