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拼努力的建筑学大师——林徽因

(2017-09-30 11:57:32)
标签:

励志

分类: 玲悟
拼努力的建筑学大师——林徽因    
吴风玲
     在志向事业遭遇瓶颈、挫折而彷徨徘徊,意志动摇的时候,我们需要追问自己,“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你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吗?”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的建筑学研究之路,就谱写了一曲“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佳话,她对建筑学由业余兴趣到学习乐趣,最后转化为人生志趣,终生以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为志业,和丈夫梁思成一起筚路蓝缕,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林徽因(1904-1955),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8岁时随家人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后因父亲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1920年4月,父亲林长民被政府派赴欧洲访问考察,开明的父亲特意携长女林徽因同行,这为林徽因对建筑学发生兴趣创造了机遇。在英国,林徽因考入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学习,恰巧结识了邻居中的一位女建筑师。女建筑师为林徽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从她那里,林徽因了解到了一些建筑学的基本知识,更认识到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它还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引发了林徽因对建筑学的浓厚兴趣。随着了解的深入,眼界的开阔,她感到 建筑学是一门融汇了艺术与技术的学问,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其乐何如!渐渐地,林徽因萌生了攻读建筑学的愿望,决心一生都为这个目标不懈耕耘。
   1924年6月,林徽因和男友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当初梁思成选择建筑专业,也与这位林姑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喜爱绘画的梁思成,在女友的建议下选择了建筑专业。两人漂洋过海赴美国留学,准备一起报考建筑系,却得知建筑系不招收女生。聪慧绝伦的林徽因便决定“曲线救国”,报考美术系专业,同时选修建筑学的主要课程。林徽因的学习生涯如何?美国一位同学比林斯曾经写了篇文章发表在1926年1月17日的《蒙塔纳报》上,从中我们可以略窥一 二。他描述眼中的林徽因:“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偶尔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她全身心投入学业,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断的刻苦努力,林徽因在学业上崭露头角,成为让人羡慕的学霸级学生中的佼佼者,成为建筑系的一道靓丽风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更让人啧啧称赞的是:1926年春季,美术系专业的林徽因跨界成了建筑设计课的助教。    
   学成回国后,夫妻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致力于开拓中国古代建筑学这门学科。这时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开始了开创性工作。从此,兴趣、乐趣凝结为不可动摇的志趣,为了挚爱的建筑事业,他们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磨难。
    他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林徽因患有在当时被称为绝症的肺结核,她拖着瘦弱之躯和梁思成一起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村店,去寻访早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在那些年久失修、积满灰垢的斗拱檐栋间,与蝙蝠蛛网为伍,呼吸尘土秽气,攀爬、发现、丈量、记录、绘图、照相,整理归档,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在战乱岁月,他们的考察甚至要冒着生命的风险,1937年11月,林徽因在长沙考察时就险些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成碎片。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认识,受到了重视,获得了保护。比如像河北的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他们或单独或合作撰写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经典著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除了在建筑学上的贡献,林徽因也有很多杰出的设计。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工艺,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更难能可贵的是1950年林徽因作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曾经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假如设想成功,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古迹会以另一种恢宏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的眼中。
   对建筑学的全身心的挚爱,对建筑学探索的永不停步,使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获得了非凡成就,生动诠释了“美好的收获,全靠那辛苦的耕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