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报图 柏林电影节 |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2018-02-25 11:38:20)
标签:

杂谈

编者按:

2018年柏林电影节最后两日的竞赛已经结束,最后四部竞赛片,也已经放映完毕。

它们分别是:墨西哥电影《博物馆》、罗马尼亚女导演阿迪娜·平蒂列的长片处女作《不要碰我》、德国电影《过道上》,以及最后上映的波兰电影《面目》。
墨西哥电影《博物馆》是一部用讲述抢劫案来描绘墨西哥风土人情的影片;《不要碰我》则模糊了虚构与真实的边界,用极其形而上与写意的手法讲述了爱情关系中心灵与肉体的维系;至于《过道上》,则把日常生活幻化为了超现实的荒诞主义;最后上映的《面目》,将镜头对准了一个接受植皮手术的人,在宗教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了一丝可能性。
这四部电影各有侧重,可以说是很完美地表现出了电影节在选片方面的“别具一格”。
场刊方面,《博物馆》得到了2.4分,作为很少有佳作的墨西哥电影,这个分数可以算是相当不俗了。而罗马尼亚电影《不要碰我》,只有1.5分,排名倒数第二。

http://img.moviebase.cn/img/art/2018/02/1eb2f60fd7db4cf998c96025e3c7475a.jpeg@!1080柏林电影节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


《博物馆》的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讲述的是1985年的圣诞节,两个年轻人开玩笑似的闯进了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并盗窃走了140多件文物的故事。

 《博物馆》

导演: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雷昂那多·奥提兹格尔斯、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西蒙·拉塞尔·比尔

其中最知名的一件是玛雅文化中的国王帕卡尔的面具。当时正值圣诞节,两个人得手后回到家中,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盗窃案已经造成了举国上下的轰动效应。影片导演阿隆索·帕拉西奥斯并没有将影片按照类型化的模式拍摄为盗窃片,而是用复合的手法,将盗窃、公路、悬疑和悲剧等等元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复调的美学诉求。很多情节看似百无聊赖,其实充满了导演的设计。尤其是对于玛雅文化的展示,对于墨西哥风土人情的表达,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http://img.moviebase.cn/img/art/2018/02/263150a2bdff4d1794fbacdfb2e08820.jpg@!1080柏林电影节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


《不要碰我》来自罗马尼亚女导演阿迪娜·平蒂列。这是她的长片处女作。

《不要碰我》

导演: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Laura Benson、托马斯·勒马尔奎斯、Hermann Mueller、Georgi Naldzhiev

很显然,影片沾染了东欧艺术电影的永恒特色——模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并在这灰色的地带上,表情达意。影片从一段三角恋展开讲述:劳拉,托马斯和克里斯蒂安,展开了一段情感之旅。导演在片中以一种深深的共情姿态洞察他们的生活。三个人对亲密关系渴求,但同时又对其抱有着恐惧。他们努力克服旧有模式,防御机制以及禁忌,去切断束缚,最终获得自由。在这样高度个人化的表达中,导演放弃了电影传统的叙事技巧,放弃了故事情节,而是从情感共鸣角度出发,表达自我。这种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观众和票房,即便能够成全导演自己,也难以解读,更无法卖座。《每日银幕》:“导演才是影片的主角,出现在银幕上的演员,不过是配角而已”。

http://img.moviebase.cn/img/art/2018/02/ceb65766b58b4549a391fcd97a060d6a.jpg@!1080柏林电影节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


德国电影《过道上》颇有考里斯马基的风格。

 《过道上》

导演:托马斯·斯图伯

主演:桑德拉·惠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彼得·库尔特

影片发生在东德的一家巨大的超市内,开叉车的蓝领工人在领导的照料下进入了批发部门工作。在这里,他爱上了经常和他说说笑笑的马里昂。但是他们的关系又囿于马里昂的婚姻而无法更进一步。即使马里昂的婚姻并不幸福,但还是有道德限制。突然有一天,马里昂离开了他。而克里斯蒂安则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恐惧。影片在平淡的生活里寻找到了一丝慰藉。在政治、道德以及自我禁锢的人生状态中,寻找到了平衡点。影片中的角色,多多少少有一些“局外人”的况味,他们难以融入这个社会,但又并不完全与社会脱节。所以,《每日银幕》称影片具有“强烈的考里斯马基的潜力”所言非虚。由此来看,执导本片的德国导演托马斯•斯图伯,假若能够以此为范本继续拍摄类似的影片,成为国际一流导演,也指日可待。

http://img.moviebase.cn/img/art/2018/02/cea93850e00c43a2a2f6e839aff00d67.jpg@!1080柏林电影节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


竞赛单元最后上映的影片是波兰电影《面目》,导演是当代波兰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面目》

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主演: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马太乌兹·科西基维奇、Małgorzata Gorol、Roman Gancarczyk

在影片中,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设置了两条隐喻线索。一条是波兰正在建造的巨大的石制耶稣雕像;另一条则是在建造雕像的过程中,被毁容的男主角雅采克。一方面是精神图腾。另一方面,雅采克又因为自己的负伤而被新闻连篇累牍地报道,从而成为了国家的英雄人物。悖论由此显现:究竟是做了一个石头的宗教人物的雕像重要,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舆论造神重要?影片融合了喜剧和闹剧的拍摄手法,尖锐而又尖刻地展现了波兰这个国家在发展道路的上的盲目与无知。叔莫斯卡在2013年,用《以欲望之名》于第63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泰迪熊奖;2015年,她以《通灵诊疗室》于第65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这一次再度出征柏林,很有希望获奖。

http://img.moviebase.cn/img/art/2018/02/b017ecabeb0848618deef515960a3065.jpg@!1080柏林电影节 德国导演继承考里斯马基风格" />


电影节竞赛日已于当地时间2月23日结束,众多单元的影评人奖与专为LGBT团体设置的泰迪熊奖陆续颁发。截止发稿时,中国导演胡波的影片《大象席地而坐》,在论坛单元里得到了影评人费比西奖。主竞赛单元的《女继承者》和全景单元行定勋执导的《河畔》(River’s Edge)也得到了费比西奖。泰迪熊奖方面,最佳剧情片奖由《涂样人生》(TINTA BRUTA)获得;评委会奖由《朦胧的巴洛克》(OBSCURO BARROCO)获得;主竞赛单元的《女继承者》得到了读者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