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龙这部最新大片打上了天,但他依然没忘港片时代那口气

(2017-12-24 11:31:09)
标签:

杂谈

​《机器之血》的故事线时间跨度有十年之久。

与戏里的林东一样,十年的时间让电影外的成龙也经历了从大哥到“大爷”的转变,尽管有特效化妆的成分在,但依然能从他佝偻的身形、满脸的皱纹、沧桑的背影,看出一丝老态。

https://wx3/large/006iWwmkly1fmrolo4dfcj30ku0dwtb7.jpg

​那是不是说,成龙的动作就没法看了呢?必然不是。

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很多媒体开始质疑大哥的身手与状态了。当时年过半百的成龙带着倔强的语气回应:“不管何时你看到我的影片,会立即从影片的风格、讯息、节奏认出我来。无论我在世界哪个地方,都坚持我的成龙打法,只有我去改变他们,轮不到他们改变我

打了大半辈子的大哥,动作什么风什么格肯定是门儿清,玩起命还是怎么吓人怎么来,全然不会因为状态下滑就丢了招牌。

你得承认,如果电影倒退至默片时代,当今华语一线巨星只有一个毫无影响,就是成龙。

https://wx2/large/006iWwmkly1fmrompgwhvg309s03yqd2.gif

​所以,如果你是看过几部成龙电影的观众(都不需要你一定变成忠实影迷),都能看出这部《机器之血》是标准的“成龙制造”。

那,“成龙制造”的精要是什么?用大哥自己的话讲,是“杂学”。成龙的功夫,可以说是无门无派却海纳百川。

早年的师父于占元让他们“七小福”什么都要学,年纪小的时候学些唱歌、跳舞和杂耍。到了十六岁开始练功夫,照旧是集各家所长,北派练一些南派练一些,早上空手道,中午跆拳道,晚上再柔道……之后在好莱坞拍电影时,很多美国人都问成龙,他的功夫是哪一家,大哥总会说自己是“杂家”。结果所有发问的美国人都无一例外哈哈一笑,因为这个词用英文讲出来叫“杂碎”。

https://wx3/large/006iWwmkly1fmronw31i2j30ku07uacg.jpg

​繁杂的套路,让成龙的功夫以及电影反而自成一派。多年来,他与自己的特技团队成家班在设计武打动作时,抛弃了传统功夫片里一板一眼的僵化模式,更懂得用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的招式去展示“龙功夫”。

https://wx1/large/006iWwmkly1fmroogb5nbg306y04au0x.gif


https://wx3/large/006iWwmkly1fmropjtrxqg309q04g16g.gif

​这次的《机器之血》里,大哥一共有三场重头打戏,分别是开场的雨中火力对峙、中间的悉尼歌剧院混战,以及结尾飞船上的围攻反派。

电影中的第一场动作戏发生于2007年,彼时稍显年轻的成龙一副中年“陈家驹”的模样,办案沉着、身手不凡,中间还夹杂着对家人的情感羁绊。

https://wx1/large/006iWwmkly1fmroq1m5hxj30ku0doq54.jpg

​导演张立嘉特意往这场戏里加入了“雨水”的元素,让所有演员都“泡”在水里施展动作。恶劣的环境自然造成了不小的战斗难度,但对于最擅长利用地形来翻滚蹦跳的成龙来说,雨天对抗反而如鱼得水。于是,你能看到各种利用雨水、溅起的雨花做掩护的近身缠斗,看到利用潮湿的地面灵活滑行的神奇位移。

https://wx1/large/006iWwmkly1fmroqsg03ig309s03ydz4.gif

https://wx3/large/006iWwmkly1fmror3i68dg309s03y4bh.gif

​不过,这场雨中激战也为全片的动作风格定下了基调——写实、冷峻、略带暴力,与成龙以往的功夫喜剧截然相反。也许是因为到了人生新的阶段,大哥对功夫的理解与创作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

但再怎样变,个人化的习惯与小细节却永远改不了,并且还将成为一个演员独特的标签,出现在其演艺生涯的所有表演之中。喜剧演员也不例外。

就像喜剧大师卓别林晚年拍摄严肃剧情片《舞台春秋》时,他在台前幕后的一举一动,无不暗含着早年默片喜剧中淬炼出的肢体语言;还有中国的“喜剧之王”周星星同学,他在《长江七号》里好不容易演了一把正经父亲,落寞的背影依然跟多年前的那条“狗”一样,让你笑到流泪。他们早已拥有了专属的角色魅力,而这也是世界级的顶尖巨星才能获得的成就。

熟悉港片的影迷也许记不清他大半辈子的作品都讲了些什么故事,但对于那些惊险、灵巧的动作,哪怕时隔多年却依然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比如《师弟出马》里的板凳打斗、《警察故事》里的商场直坠、《简单任务》里的智斗鲨鱼、《我是谁》里的高楼滑落……喜感与玩命,应该就是“成龙制造”的最大魅力。

https://wx4/large/006iWwmkly1fmroro6yogg30c504wu10.gif

​而这些招牌式的打法,在《机器之血》“悉尼歌剧院救女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哥也自知体力不比从前,于是在整段打斗戏,他并没有拼蛮力,而是巧妙利用道具来提升战力——敌人太强,便先用舞台的烟火扰乱阵型,然后全场飞奔,一阵乱拳狂揍、借助绸带飞踢、用魔术道具调节气氛,遇到大Boss嘛、只能先跑,为的是转场到歌剧院的屋顶跟你玩命。

这就是大哥最拿得出手的绝技节奏了,拿命跟你玩。只不过,此时的林东再也不比当年的陈家驹,在南非的高楼顶上先跟两个人打上一百回合再“跳楼”。但就算如今年纪活成了大爷,站在70多米高空的大哥还是你的大哥,他借绳索助力从一个屋顶飞落到另一个屋顶,也许创意不够,拍得也不壮观,可这样熟悉的场景,会让多少人泪目。

https://wx3/large/006iWwmkly1fmros0qje9g30d605cx6p.gif

​当然,最后落地之前还要先坐到太阳伞上再卸一把力,这一幕,看过《特务迷城》的龙迷都懂。落地之后,还要将撞到地面的冰淇淋球捡起塞回甜筒里。还是忘不了童趣顽皮!

《机器之血》居然还是一部打着“科幻”噱头的动作片。

导演原本交出了一部类似《最佳拍档》的剧本,结果成龙不满意,他不想再重复自己,他需要一些不一样的类型,于是便有了这个科幻动作片。对类型的不断挑战,也是21世纪之后,大哥在创作上做出的最大转变。从《神话》的穿越冒险,到《宝贝计划》中出演一个大盗,再到《英伦对决》里的颠覆表演,都是他为探索功夫片出路的新尝试。

先不说这个科幻的主题完成得如何,但至少在动作片领域的拓展方面踏出了关键的一步。甚至在一些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上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比如最后高潮戏中一镜到底的“三人围剿反派”动作戏,一气呵成,混战中四人的招式、表现都面面俱到;以及,最后林东没有能力前去搭救女儿,反倒是女儿爆发救下命悬一线的父亲,也算得上是突破了一贯“个人英雄主义”、“最后一秒营救”的俗套设定。

https://wx2/large/006iWwmkly1fmrosiszdhg309q03cn4q.gif

​再曝一个料,其实这部电影原本设计的boss藏在地下世界,但是成龙觉得那拍起来昏昏暗暗的,不过瘾,不如上天吧,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超级歼星舰”,制片方也是咬紧牙追加投资啊~

https://wx2/large/006iWwmkly1fmrot0wlxbg309q03c179.gif

​相信大家看完应该都在回味、细数大哥各种精巧机智的打斗桥段和“重拾当年勇”的刺激场面,就跟一边码字一边回忆各种画面的我一样。

这就是成龙电影的魅力所在,看一部少一部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