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作品与图片欣赏

标签:
创意工业设计科技优概念 |
分类: 创意产品设计 |
极简即繁,less is more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是密斯·凡·德·罗早期极简主义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随之拆除,虽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却影响颇深。半个世纪以后,在密斯诞生100周年之际,西班牙政府在1983年重建。
谈到极简主义,我们最不能绕过的就是在1947年,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less is
more”这一著名的建筑理论口号,他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的各个细部都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并认为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即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在1929年所建造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这座展馆内部并没有陈列太多的展品,而是以一种建筑艺术的成就代表当时的德国,它像是一座供人观赏的亭榭,建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远远看去仿佛一件艺术展品。而四处的墙板也由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简单光洁薄片,它们之间纵横交错,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视觉效果。
▲展馆的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极简即想象,好的设计仅仅只是一半
关于极简主义风格,也许每位设计师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理论,不过都不如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说的好,他认为好的设计对于设计师而言,仅仅只是一半,更多的应该是留给使用者更多的想象力。
▲A Piece of Cloth系列,1976年,一块布就可以成就一件衣服是三宅一生设计理念的根本,简单实用,功能性组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
曾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三宅一生也是极简主义的信奉者。他的服装设计是在基于传统的东方制衣枝术上,通过的创新设计思维与西方极简主义的审美相碰撞的结果,不同于西方将服装做为美化身体的附属品,他在设计服装时,非常强调朴实与多变的穿着体验。其中,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就被他视为最重要的探讨命题,他认为服装并不仅仅是人的第二皮肤,或仅是为了塑出优美的人体曲线,而是应该由穿着者自己决定、自己体悟和展现作品。
▲Wrapped Torso系列,1988年“我爱褶皱”系列面世,褶皱面料可以随意一卷,捆绑成一团,不用干洗熨烫,要穿的时候打开,依然是平整如新。这个设计使三宅一生声名鹊起,成为贯穿其后期设计的一大母题,更成为他最标志性、最为人熟知的作品。
极简即美,一种诗意的艺术
▲野口勇最为经典的家具设计——三角玻璃茶几(Noguchi Coffee
Table,1948年),这款具有雕塑般形式感的茶几桌,以水滴般的玻璃桌面和实木的桌角设计而成,在视觉上,这两种材质仿佛产生了一种关于极简与美的化学反应。这就是它在60年后,仍是最热的畅销品的原因。
对于日裔美国雕塑艺术家、工业设计师野口勇(Isamu
Noguchi)而言,极简是一种关于美的诗意艺术。这位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25个艺术家之一的艺术创作大师,曾师从齐白石,学习过水墨画和中国园林的造园心法,再加上后来接触到了日本禅宗庭园的风格思想之后,逐渐形成了他后来独特的设计语言,他将东方的空间美学,过渡到西方的现代理性设计中,通过简洁的设计元素,创作出如雕塑般充满诗意的艺术审美诸多作品。
特别在他的家具设计里,被奉为经典的Noguchi Coffee Table和Akari Lump中可以观察到。
▲野口勇的Akari Lump灯具系列至今仍在许多日式家居设计中非常常见。如今在风靡全球的宜家家居里,就有很多源自野口勇设计的灯具。它的灵感来自于日本人常常挂在屋里或屋外的纸灯笼,温和的褶皱纸保护着火烛,又向外散发淡淡的光晕,仿佛营造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氛围。
▲这张新颖的Prismatic边几可说是野口勇展现他在雕塑和家具设计上的卓越天赋,他将日本传统折纸艺术的优美线条化为优雅的几何结构。
微信公众号:ugainian
欢迎关注订阅,每天分享工业设计创意产品
想了解更多工业设计信息,关注优概念工业设计平台
www.ugainian.com,专注工业设计资源分享交流学习